近日,吴江智轨T1线已经开通运行了5个多月,为游客提供了从同里地铁站到景区的最后一段距离交通工具,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疑问:为何选择了智轨而非有轨电车、BRT,甚至是地铁延伸线?
下面,我们将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与普通公交车和BRT相比,智轨的运量更大,满载状态下可载客307人;乘车环境更好,噪音小,运行更平稳,大大提高了乘坐舒适度。同时,智轨的旅行速度也更快。
其次,与有轨电车相比,智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强,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和功能区域的调整重新布局路线,适用于不同的道路交通环境。而有轨电车由于只能在预定路线的固定轨道上行驶,灵活性差;且有轨电车需要设置架空电缆、通过接触网供电,占用城市空间、影响街道净空、线路调整复杂。与之相比,智轨采用智能控制半独立路权,不会完全占据整条车道,减少了拥堵的可能性。
第三,无论是有轨电车还是地铁,其建设周期长、成本高。有轨电车的直接成本(线路建设和车辆)至少1.2亿元/公里,是智轨建设成本的4倍多。而地铁的成本更高,轨道铺设的工程量较大,涉及道路改造、沿线拆迁等问题,有轨电车需要2年,地铁则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铺设时带来的交通拥堵、拆迁费用等附加问题也很难解决。而智轨则利用现有道路无需复杂施工,建设周期不到一年,后期维护成本也较低。此外,智轨不会破坏城市风景,保证市容市貌,科技感十足的外形也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智轨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其小转弯半径和强大的爬坡能力,通过下穿上跨的方式适应现有环境,克服交通障碍点,与其他轨道制式相比能够适应多种地形地貌特征,基本不需要额外费用。智轨还可以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接驳,快速形成交通网络。
实际上,无论是哪种交通工具,其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大众生活。交通工具的变迁,也是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未来,吴江智轨的线路将继续增加规划,更好地补足各区域的交通空白,为市民出行提供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