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上半年的统计,我国汽车出口势头强劲,总量高达214万辆,同比激增75.7%。其中,乘用车出口占据主导,达到178万辆,同比增长88.4%;商用车出口也稳步增长,共计36.1万辆,同比增长31.9%。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共出口53.4万辆,同比劲增1.6倍,渗透率也攀升至28.3%,预示着我国有望在今年跃升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在众多车企中,上汽集团表现尤为突出,凭借48.3万辆的出口成绩位居榜首,其海外及出口基地销量更是累计达到57.99万辆,同比增长56.67%。自主品牌在上汽的出口中占比超过七成,其中MG(名爵)品牌上半年全球销量累计达到37万辆,成为出口的一大亮点。上汽在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及南亚等新兴市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上汽布局较早,目前MG在泰国的市占率已经达到7.5%,位列泰国乘用车市场第三。
奇瑞的出口成绩同样可圈可点,上半年出口量达到39.4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7倍,占集团整体销量的比例也提升至53.2%。奇瑞早在2001年便开始尝试出口,如今其主力出口车型包括瑞虎系列SUV和艾瑞泽系列轿车。在海外市场,奇瑞在俄罗斯、墨西哥和智利等国家表现优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汽车出口不仅包括自主品牌,还有外资和合资品牌的返销。特斯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上半年其中国出口量达到18.2万辆,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长安、长城、吉利、东风等车企的出口数据也均在10-18万辆之间,形成了国产品牌出口的中坚力量。而江淮、比亚迪、北汽、重汽等车企的上半年出口量则在6-10万辆之间,位列榜单的7-10名。尽管比亚迪在国内销量领先,但其出口潜力仍有待挖掘。
从出口市场来看,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是我国整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中,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位居汽车出口量的前三名。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比利时、英国和泰国则位列出口量前三。这显示出我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仍主要集中在汽车工业相对薄弱的地区。
虽然“中国汽车制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但真正的挑战在于打入欧洲、北美和日本等成熟市场。未来几年,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国产品牌引领中国汽车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