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6月,比亚迪共售出125.56万辆车,虽然这个成绩不可谓不耀眼,但与去年年底相比,比亚迪的月销量有所下降。
增速放缓是事实,一些车型甚至出现了库存车,而且今年发售的新款车型都降价增配,让一些老车主感到不满。比亚迪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今年300万辆的目标能否完成?下半年的主要增长点又在哪里?
首先,比亚迪的爆发是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时的DM-i车型几乎没有任何直接对手,与燃油车相比也有明显优势。然而,今年不仅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国产新能源车型,而且价格战也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也推出了三四万元的优惠,一些新势力车企甚至不惜赔本赚吆喝。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接近12%,最低也没有低于10%,也就是说每卖出9辆车,其中就有一辆是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市占率最高已经超过了40%,最低也没低于33.3%,也就是说每卖出3台新能源车,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要知道,中国并不止比亚迪一家车企,新能源领域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各家都在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不会再有大幅度增长,增量主要来自燃油车的转化、新能源渗透率的增长以及高科技带动的市场增量。因此,比亚迪最近备受攻击。
但是,比亚迪的机会在海外。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只有7万多,平均每个月1万多一点,相较于国内20多万的销量,海外市场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在很多国家,比亚迪的盛况正在重演。由于运输汽车的滚装船短缺,一些国家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订单交付时间长达2个多月。
比亚迪作为全球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企,有机会重演丰田当年的辉煌。在国内,比亚迪已经把丰田打得丢盔卸甲,甚至加上日产都不行。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与特斯拉双雄对峙,但是特斯拉目前只有四款车型,而且都是纯电,对燃油车的直接冲击有限。而比亚迪目前也都是以唐、元、汉、海豹、海豚等纯电车型打海外市场,真正等到DM-i上场时,才是真正的歼灭战。
当然,中国和日本、韩国不同,欧美国家可以放任日系韩系车在低端市场中分一杯羹,但对于有能力真正冲击他们汽车行业的比亚迪,可能会出现华为旧事重演。比亚迪并非十全十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更愿意看到中国品牌一致对外,走向世界。所以,加油比亚迪,加油,其他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