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家大业大的车企正在经历的煎熬,汽车经销商的日子也是难上加难。近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2022汽车经销商对生产厂家满意度调研暨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22年4S店亏损情况不容乐观,亏损比例达到60%,比2021年的亏损面上升13.8%;其中高达66%的新能源品牌4S店亏损。
一边是新能源车高歌猛进,另一边新能源4S店却是大面积亏损。这种“撕裂感”在2023年似乎仍在持续——布局新能源赛道成为首选,但价格战越打越凶,究竟谁在赚钱?
01、66%新能源4S店亏损
2022年是4S店最难的一年,也是4S店亏损比例最高的一年。从销量上看,今年前6月,全国共有1463家门店(不含腾势中心),按当月销量16.25万台来计算,每家比亚迪4S店平均每月销售111台,平均每天能卖3.7台;如果以15万元的平均价格来计算,月营业额超过1600万元。调研数据也显示,没有一个品牌4S店所代理的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批发价,68%的4S店反映其代理的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厂家批发价格。
其中,有73%的4S店在其所代理所有产品中,能通过价差获利的产品比重仅在20%以下;仅有10%的4S店有超过一半的产品能够获利。
02、品牌分化让4S进退两难
面对上述问题,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副会长、新能源汽车委员会会长李金勇给出了相关解释。第一,在于新能源行业集中度高。调研数据显示,经销商投资回报满意度中,比亚迪的满意度接近80分,远超其他品牌。
反观排名靠后的新势力品牌,月交付量不足3000台,分散到全国后集中度更低;以200家门店计算,平均到每个店的销量也仅有15台。这意味着,在新车销售端,4S店“卖一辆亏一辆”。
第二,是因为价格倒挂严重(包含燃油车)。调研数据显示,没有一个品牌4S店所代理的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批发价,68%的4S店反映其代理的主要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厂家批发价格。
03、2023年,4S店更难了
如果说2022年,整个车市出现动荡的原因是外部环境所致,造成4S店资金链紧张,亏损面扩大。进入2023年后,境况似乎更难了。1月初,特斯拉不经意间点燃“降价潮”;2月,比亚迪等10余家新能源车企跟进;3月,燃油车也卷入战场,湖北“12万元买雪铁龙C6”火爆车市后,有超40个品牌上百款车型参与其中,试图“以价换量”争夺市场。
很快,战火就蔓延到经销商。对经销商来说,厂家突然掀起的“价格战”让其难以承受。一方面新车销售端打折出售,后续要靠衍生服务和厂家返利弥补亏损,经销商不得不配合厂家的预设指标加大进货量;另一方面,降价效果不如人意,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态,导致4S店车卖不出去,库存周转率慢,亏损更加严重。
调研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情况:今年一季度车企降价对4S店的价格、销量、年度利润都带来了冲击。价格方面,车企降价没有对车价造成影响的仅为13%;销量方面,车企降价反而造成销量下降的达到87%;利润方面,车企降价无影响的占6%,有所提升的占2%,其余92%都表示对利润产生了影响。其中利润下降100%以上的占比6%;利润下降40-100%占比16%;利润下降20-40%为最多,占比达到37%。
车企的日子不好过,4S店就更难。今年上半年威马汽车、爱驰汽车等7新势力陷入破产倒闭泥潭,包括员工、车主、经销商和投资人都在蒙受损失,其中经销商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而血本无归,受伤最重。
而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车企分化明显,比亚迪、埃安、理想、零跑等销量高歌猛进,哪吒、问界等销量却在下滑。站在经销商角度来看,车企淘汰赛带来的结果,一是有更多的4S店随之出局,二是有限的资源越来越集中,头部车企牢牢掌握着4S店命运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