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许多汽车已经普遍装配了自动启停技术,但许多车主觉得这个功能不太实用,使用起来很麻烦。一上车就关掉它,他们认为频繁的发动机启动和熄火会对汽车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认为这个功能会伤害发动机。那么,发动机自动启停真的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吗?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自动启停的原理。当车辆在拥堵路段停止行驶时,只要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启停系统就会自动检测到。只要满足发动机空挂档三个条件,防抱死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显示为零,电子电池传感器显示有足够的能量进行下一次启动,发动机就会自动停止工作。
也就是说,在行驶过程中只要踩下刹车踏板,车辆完全停止大约两秒钟后,发动机就会自动熄火。如果驾驶员一直踩刹车踏板,发动机会一直熄火,但只要松开刹车踏板或转动方向盘,发动机就会自动点火。因此,频繁的熄火启动过程不会对发动机造成影响。
然而,这个问题也是汽车制造商考虑过的。一般来说,汽车的自动启停功能不会伤害发动机。因为在发动机内部润滑主要靠油膜,而自动启停时间短,发动机气缸内的机油不会立即流回油底壳,零件上仍有大量机油,因此在热启动的情况下对发动机没有影响。
但是,自动启停功能对启动电机和电池的使用强度较大,因此厂家对这些部件进行了加强和优化。例如,具有自动启停功能的汽车都是强化AGM电池,循环充电容量比普通电池高3倍,使用寿命长。即便如此,另一方面,如果电池需要更换,成本会更高。
在燃油经济性方面,比如等红绿灯时,发动机可以自动熄火,节省了此时发动机怠速消耗的燃油。但在实际使用中,自动启停节省的燃油几乎很难感受到,很多时候,等待红绿灯的时间只有几秒钟,车辆就启动了。另外,在涉水道路上,如果车辆自动启停,很容易造成发动机进水,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个功能不太实用。
总的来说,如果车主不在乎麻烦或方便,他们可以大胆安全地使用它。如果觉得用起来不切实际,又担心损坏汽车,可以手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