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侧面掉皮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仅是小块表皮脱落,并未伤及内部线绳,那么在市区内短途行驶尚可,但不建议进行高速或长时间驾驶。这是因为轮胎侧壁的厚度较胎面更薄,高速或长距离行驶时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易使轮胎温度迅速升高,进而影响胎压,增加爆胎风险。
对于胎壁掉皮深度达到2mm的情况,建议仅在市区内进行短距离行驶,并避免高速或长途驾驶,以防发生穿刺事故,确保行车安全。在多数情况下,胎壁厚度约为5mm,因此2mm的擦伤可能不会损伤到帘线,轮胎仍可继续使用。然而,若掉皮范围较宽,即使深度仅为2mm,也建议更换轮胎。
为了判断侧壁掉皮是否伤及帘线,可以观察剥离部分是否露出白线。若有白线露出,则说明已伤及帘线。此外,还可以通过提高轮胎气压进行检查。具体做法是将轮胎气压提升1-2kg,行驶一段距离使轮胎升温,然后观察掉皮部位是否有变化或鼓包现象。若无异常,可将胎压调回标准值,并在市区内谨慎行驶。
需要强调的是,轮胎侧壁的掉皮无法修复或粘合。由于侧壁在工作过程中会不断变形,因此胶水和修补材料难以发挥实效。为了延长轮胎使用寿命和确保行车安全,停车时应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蹭到路缘石,同时避免激烈驾驶行为,如急转弯、急加速、紧急制动等。在通过不平整路面时,应减速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