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冷却液是保护发动机的一种重要介质,是发动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多余热能带走,使发动机能够以正常工作温度运转。如果冷却液不足,会导致发动机水温过高,进而导致发动机机件的损坏。一般情况下,车子的冷却液需要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
冷却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水、防冻液和添加剂。根据防冻液的成分,可分为醇类、甘油类和乙二醇类。醇类冷却液采用乙醇(俗称酒精)作为防冻剂,价格便宜,流动性好,制备工艺简单。但因其沸点低、易蒸发损失、凝固点高、易燃,已逐渐被淘汰。甘油冷却剂沸点高、挥发性低、不着火、无毒、腐蚀性小,但其凝固点降低效果不好,成本高、价格贵,用户难以接受。目前,只有少数北欧国家仍在使用它。
乙二醇冷却液是以乙二醇为防冻剂,加入少量抗泡、防腐等综合添加剂制成。由于乙二醇易溶于水,可以任意配制成各种凝固点的冷却剂,其最低凝固点可达-68℃。这种冷却液具有沸点高、发泡倾向低、粘温性能好、耐腐蚀、防垢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液。目前,国内外发动机使用的和市场上销售的冷却液几乎都是乙二醇类冷却液。而压缩机制冷剂有时被称为冷却剂。
正确选择汽车冷却液的方法:
1、冷却液一般都是所有车型通用的,应该选择质量有保证的,这样使用的效果和时间也会更长。在添加的时候还应该看一看保质期,不能够添加过期或即将过期的冷却液。
2、冷却液在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区域选择。如果是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天,要选择沸点高的,避免开锅。在温度低的季节,就应该选择冰点低的,这样就能够避免冬天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