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确实需要加防冻液,这种液体也被称为防冻冷却液,它在车辆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机动车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冬季车辆加热系统的顺畅工作,建议每2年或行驶4万公里后更换一次防冻液。
更换防冻液的过程需要细致入微,首先应对车辆的各个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泄漏或裂缝。特别要关注五通水管,这是防冻液流向汽车不同部位的关键通道。如果发现泄漏,应及时更换水管或重新固定接口。
在更换防冻液时,需将旧的防冻液彻底排出,并用清水清洗液体通道。然后,将清水加入防冻液补充罐,启动发动机怠速运转3至5分钟,以充分循环清洗。直到放出的水清澈为止。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将暖风水管拆除,确保暖风水箱内的水完全排净。
接下来,将新的防冻液加入水箱(散热器)的水管中,并补充到防冻液罐接近满液位。启动发动机运转约10分钟,此时冷却系统会排出部分空气,液面会有所下降。再次补充防冻液至储液罐的最高标记“MAXT”为止。
在添加防冻液时,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不要在热车时打开盖子添加防冻液;其次,在添加新的防冻液之前,要确保将原有的防冻液排放干净,并对冷却系统进行内部清洗;最后,不同型号的防冻液不要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效果。
防冻液的主要功能是在冬季低温时防止冷却液结冰胀裂散热器以及冻坏发动机气缸体和气缸盖,同时在夏季高温时有效防沸避免出现开锅现象。因此定期更换防冻液对于保护车辆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如果长期不更换防冻液将会带来一系列危害:防冻液中的水分蒸发会导致冰点变化影响防冻效果;失去对发动机的防腐、防蚀、除锈功能从而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增加防冻液的粘稠度降低冷却散热效果等。因此车主们应该定期检查和更换防冻液以确保汽车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