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选择需要从性能、主要用途、使用环境、造型结构、摩托车厂牌号、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合自己的摩托车才是最好的选择。
1. 动力性。
摩托车的动力性主要通过发动机的功率、车辆的最高速度、加速性能以及爬坡性能来评价。
2. 经济性。
摩托车的经济性一般指在经济车速行驶时的百公里燃料消耗量,不同排量的摩托车燃料消耗量也不同。50-70毫升摩托车的燃料消耗量为1-2升/百公里,100-125毫升摩托车为2-2.5升/百公里,125-250毫升摩托车为2.5-3升/百公里。
3. 可靠性。
摩托车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行驶里程和主要零部件不出故障的里程数上,包括制动是否灵活可靠、摩托车怠速是否稳定、灯光嗽叭、指示仪表等是否齐全有效。
4. 耐久性。
摩托车的耐久性是指车辆的使用寿命,用第一次大修前的累计行驶里程数来表示。
5. 舒适性和操纵灵活性。
舒适性和操纵灵活性主要指减震性能是否良好,行驶中骑座是否舒适,各操纵部位是否布置合理,恰当,操纵是否简便灵活等。
6. 行驶速度。
根据路况和驾驶员的素质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行驶速度。50毫升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小于50公里/小时,70-125毫升摩托车为50-60公里/小时,250毫升以上摩托车大于60公里/小时。
7. 噪音和污染。
如果希望噪音和污染少一些,可以选择四冲程发动机或分离润滑二冲程发动机。
主要用途。
1. 上下班交通工具。
用作上下班交通工具的,可选50-125毫升摩托车。具体选择哪种排量的摩托车,还需要根据驾驶人员的素质和年龄等因素来确定。
2. 长途旅游或双人骑。
用作长途旅游或双人骑的,可选125-250毫升摩托车。
3. 运输。
用作运输的,应选125-750毫升摩托车,并有前、后货架或有货箱的摩托车。
使用环境。
选择摩托车时,应考虑所处的使用环境,并有所侧重。
1. 行驶道路条件。
摩托车在平坦柏油路上行驶时负荷最小;在土路上行驶时,其负荷相对要增加1-2倍;在粘土或沙滩上行驶时,负荷则要增加3-5倍;在爬坡时,负荷增加得更多。因此,在选用摩托车时,要根据行驶道路情况来确定摩托车的排量。
2. 燃油供应条件。
目前除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摩托车所使用的燃油与我国的相同外,其余国家的摩托车所使用的燃油与我国不尽相同(多用无沿汽油)。若勉强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燃油,会影响车辆动力性的发挥,甚至造成部分机件的磨损。
造型结构。
1. 妇女、老年人。
妇女和老年人宜选用外型美观、操作容易、车速较低的轻便摩托车。
2. 年富力强的男同志。
年富力强的男同志宜选用造型雄伟、具有较高行驶速度及排量较大的运动型摩托车。
3. 经常在颠簸不平的路上行驶。
为了制动可靠,可选择液压盘式制动器的摩托车,且车轮直径应大于500毫米。
摩托车厂牌号。
我国摩托车工业起步较晚,各厂家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制造水平均有差别,售后服务及配件供应等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用车型时,应多了解用户反映,再决定选用的厂牌和车型。
经济条件。
确定要选用车型后,还需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因为购买摩托车不是一次性开支,而是经常性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