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传感器是汽车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监测发动机排放气体中氧气含量,从而控制燃油混合气的比例,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根据车主使用手册,一般建议在汽车行驶10万公里以上时更换氧传感器。然而,实际上氧传感器并没有固定的更换周期。氧传感器通常分为前氧和后氧,前氧用于调节混合气浓度,后氧用于监测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状态。如果前氧出现故障,会导致混合气得不到纠正,增加油耗,降低汽车动力。一旦三元催化器出现故障,就无法及时修复。
氧传感器常见的故障包括中毒、陶瓷碎片、耐烧丝性和线路断开。其中,中毒是较为常见的故障,尤其是对于经常使用含铅汽油的汽车。轻微铅中毒可以清洗干净,但如果铅侵入传感器内部,阻碍氧离子扩散,使氧传感器失效,此时只能更换。陶瓷碎片是由于氧传感器的陶瓷部分硬而脆,被硬物撞击或被强气流吹动可能会破碎失效,需要及时更换。耐烧丝性是指加热型氧传感器的加热器电阻丝烧坏,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线路断开可能是由于线束和端子连接不良,或是其他电系统干涉和机械或化学损坏所造成,有时也会因为检修或其它原因导致其线路断路或脱落。
因此,氧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车主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建议车主定期检查氧传感器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故障。如果发现氧传感器出现故障,应及时更换,以保证汽车的正常工作和排放达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