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催化器并非所有车辆都配备,但目前生产的汽车均会装备三元催化器。早期我国生产的无法达到国二排放标准的车辆并不配备此装置。
三元催化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的重要外部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HC、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还原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其组成包括壳体、阻尼层、载体和催化剂涂层四部分。
三元催化转化器失效的原因有:
1. 温度过高:催化转化器在常温下不具备催化能力,需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具备氧化或还原能力。工作温度通常为400-800摄氏度。若温度过高,催化剂会烧结坏死,且容易发生车辆自燃事故。需注意控制导致废气温度升高的因素,如点火时间晚、点火顺序混乱、失火等,会使未燃烧的混合气进入催化反应器,影响催化转化器的效率。
2. 慢性中毒:催化剂对硫、铅、磷、锌等元素敏感,这些元素及其在发动机中燃烧形成的氧化物颗粒容易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失去催化作用。
3. 碳的表面积:长时间在低温下工作,三元催化转化器无法启动,发动机排出的碳烟会附着在催化剂表面,影响其转化效率。
4. 排气恶化:催化转化器对污染物的转化能力有限,需通过机内净化技术将原废气降到最低。如果排气污染物各组分的浓度和总量过大,会影响催化器的催化转化能力,降低其转化效率。废气中大量的HC和CO进入催化反应器,会导致催化反应器温度过高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