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雀花卉市场
2.叁伍壹壹花鸟鱼市
3.秦岭花世界
4.北二环大明宫花卉市场
5.巨坤花卉基地
6.长乐花卉市场
7.明光路花卉市场
8.明德水族花卉市场
9.百业建材花卉市场
10.田家湾花卉市场
西安市市花是石榴花。
西安市的市花是石榴花。石榴花开花的时候枝头火红。1986年8月13日,西安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决定国槐为西安市市树、石榴花为西安市市花。
石榴花又叫作安石榴、金罂、金庞、涂林 、天浆、若榴、丹若、山力叶、珠实等。石榴株型高大2-5cm,最高长至7cm。树干灰褐色,为落叶乔木。石榴花呈四棱形,花尊钟形,生于枝顶或叶腋,橙红色,表面光滑具腊质,花瓣均为5-7枚。
新叶嫩绿或古铜色,单叶对生,叶面光滑。果实呈现浆果球形,黄红色。石榴花喜欢阳光充足和干燥的环境,耐寒耐干旱,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以肥沃、疏松有营养的沙壤土最好。
其他市的市花:
1、北京——月季、菊花
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市,早在1987年,北京市就确定月季、菊花为北京的市花。
2、长春——君子兰
长春市市花是君子兰,在1984年便被审议通过。这种花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长达30到50天,喜欢半阴的生长环境,忌强光,元旦到春节期间是它的盛花期,这样的生长习性非常适合在北方室内养护。
3、上海——白玉兰
上海市的市花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辅相成,那就是——白玉兰。它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在1986年的时候当选市花。
1.西安市长乐园艺花卉博览园 (主营范围:花鸟鱼虫、古玩字画、礼品鲜花、食品工艺品、奇石根雕、娱乐、美食)
地址:长乐公园东门外(长乐公园和韩森冢之间。预计明年6月营业 )。
2.西光花卉市场(主营范围花卉,绿植,鱼虫鸟于一体),坐公交在万寿路下。
3.西安世园花卉交易中心(幸福南路等驾坡东月路路口600米)。坐607路、717路、933路,世园花卉交易中心下。
今日花市
新中国成立后,年宵花市从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八起,一连三天。
花卉
为了避免拥挤,广州市区教育路、西湖路也相继设除夕中心花市。
20世纪60年代:迎春花市迎来“第一春”
1956年,为了花市更好地发扬花市传统,分散于各街巷的店铺被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人们用竹竿搭成牌楼和花架,名曰“迎春花市”。20世纪60年代,是广州花市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1960年,全市花市增容至4个,当时国家***经常光临花市,与民同乐。“文革”临近时,许多地方的迎春花市都充满了“革命气息”,当时行花街常常见到“非洲人民站起来”以及“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
20世纪80年代:洋花争春,市民网上逛花市
到了1980年代,广州迎春花市迎来了第二个鼎盛时期,这个时候,洋花进来了,迎春花市进一步扩大。根据风俗,花市结束,花农必须把售不出去的花砸烂,2000年花市,越秀区说服客商把花农卖不出去的花都买下送给老人院的孤寡老人,这一行动得到了众多青年志愿者的支持,此“护花活动”后来得到了广州其他花市的效仿,广州花农沿袭了一两百年的除夕夜过后摔花砸花的陋习,戛然而止。
2008年越秀花市首创“网上花市”和“手机花市”,市民轻触鼠标或手机,便可安坐家中逛花市。
2009年,全国首个免费上网的无线迎春花市也在越秀区西湖路迎春花市开锣。而海珠区花市也出现了备受市民欢迎的“海珠康园手工艺作品慈善义卖点”。
2012年的花市是在体育中心举办的。已经有大学生开的店铺了。
编辑本段古代花市火神庙
崇文门外西花市大街火神庙,正名火德真君庙。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为神木厂悟元观下院。清乾古代花市(火神庙)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清代旧历每月逢四(初四、十四、二十四日)有庙会(1922年以后改用阳历逢四)。后来火神庙香火断绝,庙会遂演变为纯商业性的集市。但火神庙仍一直是花市集的中心。
花市集的花有二,老北京人谓此“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是假花;另一为鲜花。但花市集乃是由于假花而得名。《燕京岁时记》云:“花市者,乃妇女插戴之纸花,非时花也。”假花一名“象生花”,一般称为“通草花”。通草即灯芯草,茎体轻,空心,用它加工成通草片,巧制成花朵,便是最初的装饰假花,因而有“京师通草甲天下”之誉。后来发展为纸花、绫绢花、缎花、绒花,形成一种专门行业。据《旧都文物略》云:“造花之原料大体为二:曰绢类,曰纸类。绢类中有绫、绢、缎、绸、绒之分,纸类中有羊毛太、粉莲、通草及隔背之分。其造法有用模者,有用杵者,有用麻绳者。分工作业,有作叶子与作花头之分,又有作花与攒花之别。作花者,指作叶与作花头而言;攒花者,指各铺零星买来花叶、花头、攒合成品而言。又分粗、细二派,作细花者,意匠经营。”
花市繁荣
清末以来,东花市大街一直是假花生产、销售的中心地点。凡经营此业的,都前设门市售卖,后设作坊制造。东花市一带,北从小市口两侧,中下头、二、三、四条直至虎伯劳口;南从南小市口两侧上下堂子、上下宝庆、上下锅腔、上下唐刀直至元宝市,多数家庭都从事这种假花的生产。据抗战前不完全的统计,以上各街市花庄及住家营花业者,约在一千家以上。此外,东花市一带,以灶君庙为中心,仅这半条街就设有接待花行客商的旅店十几家,每家都标明专业,如泰和花店、德兴花店等,招徕四方,安寓客商。
清末民初,花市集较为繁盛。但假花之市却仍固守不成文的规定,只在午前集市,地址限于羊市口以东,即东花市。每于凌晨,卖花者便将插满五彩缤纷的绫绢绒花的花匣(用细秫稭和竹篾穿成板状,插于长方形匣壁,外糊东昌纸或麻呈文纸)。摊在板凳上,进行展销。花市远近花客赶市趸货,除细活绒绢成朵花外,其它通草、绫缎、纸制的大路货,为运输携带方便,大都购买半成品,运回去再分类攒成整花出售。假花不仅远销苏杭,而且争艳于巴拿马,连外国朋友也盛赞“京花”,争作帽饰。彼时妇女以头花为主要装饰,满头珠翠,还要配上几朵鲜艳的花儿,这样才能显出精神来。如新嫁娘,在绒凤冠尚未普及之前,讲究“排头”,即用绒绢花朵喜字排满头顶。给亲友贺喜、拜寿的妇女,为取吉利,烘托气氛,都要戴两三朵绒蝠喜字,连老太太的发髻上也要插一朵小红石榴花。至于小姑娘抓髻上的围花,辫子上的飞花,更是曲尽其妙。民国后,时兴一种挂花,妇女们往往在旗袍大襟上垂挂一嘟噜带穗长花。逢年过节,上供的蜜供、月饼也要插花,谓之供花,有的供花做成元宝或“吉祥话”,什么”招财进宝”、“福寿绵长”、“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等等,花团锦簇,增加喜庆色彩。如遇丧事,则又需要用于吊唁的花圈、花环、花篮、还有灵前的供花、灵花,满筵(俗称饽饽桌子)花顶,篮白孝花。真是无时、无处不需花。彼时花业之盛可见一斑。
鲜花雏形
设在西花市西口路南的黄家店胡同里,此系一曲折狭窄之小巷,内有一广场。集日,花农、花贩们从草桥或左安门一带把花木用圆筐肩担或用排子车拉到这里售卖。有各种树苗,有四时鲜花。春来,水仙花首先上市,接着,芍药、牡丹、月季、金盏、江西腊、艾荷尖、蝴蝶、一串红、晚香玉、红白石榴、百子石榴、万年青、霸王鞭、仙人球、无花果等也陆续“出台”。夏天则从南方运来茉莉、米兰,称为“客花”。茉莉可以熏茶,还可以与玉兰花一起用细铜丝穿成花串,卖给妇女们戴在胸前当装饰品。秋天则有桂花、菊花。旧历年前,花农们把在温室里精心培育的早熟品种,诸如:迎春、海棠、碧桃、腊梅等运来展销,供人们买去装点节景。同时,住在黄花店的住户也都喜欢种植各种奇花异草,每逢集日,摆列于大门外边,供游人们欣赏。一年三季(除了寒冬腊月),这里都是满眼芬菲,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花市大街店铺林立,西花市包括上四条一部分店铺在内、布铺、百货线店等“洋广杂货店”都到三、四十家。每逢集日,街上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别有一番景象,满街摊贩,各自撑起遮阳伞,插放在有孔的石墩上。顶端横插两根较细杉木作为伞骨,上蒙帆布伞面,用绳子捆牢。这种遮阳伞是摊贩的必备用具。但这种设备携带运输都不便,所以摊贩们不得不占据一定的地盘,把它固定下来。起初是遮阳伞,随后围起三面布帐子,再进一步垒砖砌墙,最后加上房顶,设置门窗。在当地官方默许下,税契立户,菊花由摊商变成了座商。这里自然形成了一个二道街,有如天桥、鼓楼的小市场,各个行业杂列其间,其中还出现一个书茶馆。当年著名评书演员王杰魁曾在此说《三侠五义》,陈士和说《聊斋》。当然,这里更多的还是小吃饭食行业。如“切糕王”、“豆汁马”、“茶汤丁家”等小店以及豆(左米右查)糕、扒糕、粳米粥、大麦粥、驴打滚儿、“蒸儿又炸”等各种小吃。一些卖吃食的游动商贩,如炸豆腐、肉火烧、荤炸回头、素炸扁食等等,各有风味。本来,平日这里就很热闹,到了集日,多数店铺、平日门市,集日出摊,一些久赶庙会的摊贩、如卖胡盐、(刷牙散)卖药糖的,甚至是医、卜、星相都有摊位,形成了城市墟集所特有的风貌。这里虽不出售乡村习见的农具,但一般民用笸箩、簸箕、笤帚、锅、碗、瓢、盆、锛、凿、斧、锯等炊事用具、瓦木工具等仍是一应俱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