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季的到来,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传统的“金九银十”销售旺季,今年的楼市情况却与往年有所不同,有专家表示“楼市银十回来了”,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楼市银十真的回来了吗?本文将结合专家的解读和最新的市场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银十”一词源于房地产市场的传统销售周期,指的是每年的9月和10月,这两个月份是房地产销售最为活跃的时期,由于这两个月份处于秋季,天气凉爽,购房者外出看房更为方便,因此开发商会加大推盘力度,通过各种营销活动吸引购房者,这两个月份也是购房者观望情绪逐渐减弱、购房需求逐渐释放的关键时期。
今年的楼市银十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部分购房者收入受到影响,购房能力下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持续收紧,购房贷款难度增加,购房门槛提高,这些因素都使得今年的楼市银十形势复杂多变。
针对“楼市银十回来了”的说法,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读。
1. 乐观派专家:楼市银十确实有所回暖
部分专家认为,虽然今年楼市面临诸多挑战,但在9月和10月份,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确实出现了回暖迹象,部分热点城市的成交量有所上升,房价也呈现出企稳态势,部分房企通过降价促销、推出优惠活动等手段,成功吸引了购房者关注,这些专家认为,“楼市银十”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已经回来了。
2. 谨慎派专家:楼市银十仍需观察
也有专家对“楼市银十回来了”的说法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虽然部分城市在9月和10月份出现了成交量上升的情况,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楼市的回暖,这种成交量上升可能与房企的营销策略有关;部分购房者可能是出于投资目的而购房,而非真正的居住需求,随着调控政策的持续收紧和购房门槛的提高,未来楼市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3. 悲观派专家:楼市银十并未真正到来
还有部分专家对“楼市银十回来了”的说法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虽然部分城市在9月和10月份出现了成交量上升的情况,但这并不能掩盖整个楼市的低迷态势,目前楼市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需求不足的问题,更是供给过剩的问题,随着库存的不断增加和购房者的购买力下降,未来楼市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楼市银十”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城市的市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 北京市场:成交量有所上升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北京市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量为4345套(不含保障房),环比上涨27.6%,进入10月份后,虽然受到“双节”假期的影响导致成交量有所下滑(10月前两周网签量为2376套),但整体而言仍呈现出企稳态势,部分房企通过降价促销等手段成功吸引了购房者关注,例如某知名房企在北京推出的特价房项目在开盘当天即售罄。
2. 上海市场:房价呈现企稳态势
根据上海链家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上海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53328元/平方米(不含保障房),环比上涨0.3%,进入10月份后虽然受到“双节”假期的影响导致成交量有所下滑(10月前两周成交套数为1767套),但整体而言房价仍呈现出企稳态势,此外部分房企也通过推出优惠活动等方式吸引购房者关注并促进成交。
3. 广州市场:库存压力较大
根据广州市住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广州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为1278万平方米(不含限价房),同比增长15.6%,目前广州市面临着较大的库存压力且去化周期较长(约为18个月),尽管在9月和10月份部分房企加大了推盘力度并推出了优惠活动以吸引购房者关注但整体市场仍显得较为冷清且成交价格有所下跌(9月份成交均价为34767元/平方米)。
“楼市银十是否回来”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虽然部分城市在9月和10月份出现了成交量上升或房价企稳的情况但这并不能代表整个楼市的回暖,未来楼市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需求不足、供给过剩、调控政策收紧等,因此购房者需要保持理性态度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以做出明智的购房决策,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继续加强调控措施并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