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与失智症虽然同属脑部神经退化性疾病,但它们的症状与成因有显着的不同。医师指出,失智症主要影响的是「记忆功能」,而帕金森病则影响「运动功能」。尽管这两种疾病在成因和症状上有明显区别,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患者必须一生与疾病共处。
帕金森病依严重度分5期
亚东医院神经医学部一般神经科主任黄彦翔表示,帕金森病是脑部退化的疾病,疾病的成因在于神经细胞的突触蛋白(α-synuclein,一种影响大脑运作的蛋白质)产生病变,造成神经细胞逐渐凋亡,无法制造足够的多巴胺,从而引发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的动作障碍根据严重度可分为五个阶段:
帕金森病是一条漫长的旅程
黄彦翔医师强调,帕金森病与失智症的不同之处在于,尽管这两者都无法治愈,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恶化。尤其在后期,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功能,患者往往需要增加药物剂量。然而,药物剂量的增加通常会伴随着药效的减退和波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巨大挑战。
“帕金森病是一条漫长的旅程,患者需要有心理准备,必须与疾病长时间共处。”黄彦翔医师表示,随着病程的进展,每位患者都会面临药效变差的情况,尤其是在后期,药效波动的频率会越来越高,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交活动。
用药蜜月期过后,让患者丧失治疗信心
黄彦翔医师解释,帕金森病患者开始服药时,药效持续时间通常会超过药物的半衰期。例如,左旋多巴(Levodopa)的半衰期约为2小时,由于大脑内仍有一定量的内源性多巴胺,稍微补充外源性多巴胺即可改善症状。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药效可持续6小时,甚至8小时,这一阶段被称为“用药蜜月期”。
在用药蜜月期,患者通常会感到症状明显改善。但多数患者在服药5至7年后,会脱离这个蜜月期,药物效果逐渐减退,药效的持续时间变短,甚至出现药效波动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药效渐退”。换句话说,原本药物浓度为60时有效,蜜月期后,药物浓度必须达到70-80才能获得同样的疗效。
改善帕金森病的「开关」功能,取决于用药策略
随着药效波动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会经历“ON”和“OFF”现象。ON阶段,患者会出现异动症,即肢体不自主的扭动;而OFF阶段则表现为身体完全僵硬,动弹不得。这些症状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黄彦翔医师指出,药效减退的时机和影响因人而异,目前尚无法预期。但研究表明,如果能够避免早期过量使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可以有效延缓异动症的出现,尤其是对于年轻型的帕金森病患者,第一线治疗药物应优先选择多巴胺受体促效剂(dopamine agonists)。
为什么年轻型帕金森病患者与老年患者的用药策略不同?
黄彦翔医师解释,虽然早期的研究曾认为,左旋多巴具有神经毒性,过早使用可能加速多巴胺神经细胞的退化,但这一理论已被推翻。然而,临床观察表明,年轻型帕金森病患者如果过早使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在2至5年内就出现药物波动,导致后期的治疗更加困难。因此,对于年轻型患者,治疗首选应为缓释型多巴胺受体促效剂。只有在药效减退时,才考虑使用左旋多巴。
黄医师进一步解释,年轻型帕金森病患者通常还有30至40年的寿命,因此治疗策略应首先通过多巴胺受体促效剂缓解症状,延缓药效波动,避免过早进入左旋多巴的依赖阶段。这种做法类似于糖尿病的治疗:初期通过药物控制血糖,只有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才会使用胰岛素或类似肠泌素的药物。
正确用药+运动+正向思考,有助于延缓神经退化
帕金森病目前仍无法完全治愈,因此患者的运动功能会持续退化。除了药物治疗,黄彦翔医师建议患者还应积极参与适度的运动,以帮助减轻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延缓神经退化。
如果条件允许,黄彦翔医师还建议患者尝试学习手工艺、音乐、绘画或太极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放松心情,还能够作为一种职能治疗,帮助患者以艺术的形式陶冶心灵,缓解病痛,达到类似康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