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1日讯(记者 蔡水潇 通讯员 吴蕾 王卉)临床医学赋生命以岁月,康复医学赋生命以新生。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能让“植物人”醒过来,让瘫痪的人走起来,让吞咽障碍的“大象鼻”吃起来,让颈肩腰腿痛朋友们恢复自如舞起来……这就是“神奇”的康复医学科,为生命注入蓬勃活力的康复科。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惠爱医院物理治疗室,是湖南省最早创建的康复医学科。依托传统康复治疗优势,勤修内功,康复医学科瞄准前沿康复医疗,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成长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也是湖南省地市级医院康复医学唯一获此殊荣单位。
让年轻的植物人苏醒,给沉重的家庭带来希望
15岁青春活力少年张同学,因意外车祸成为一个昏迷不醒、仅有着最基本生命体征的重症患者。小张是独子,父母为了给小张治病倾尽全力,携带厚厚病历资料辗转全国各地,去过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多个知名医院诊治,但小张苏醒概率渺茫,在不抱有太多的期望的情况下住到了该院重症康复科。
重症康复科虽面临困难却未退却,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昏迷近5个月的小张终于苏醒,并顺利拔除了气切导管,这一巨大的进展,给家人们带来了久违的喜悦。
康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为患者重新点亮生命曙光
康复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许多伤病的手术治疗只需要几个小时,而术后的康复训练却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患者张女士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致生命垂危,医护人员将她从死神手中抢夺了回来,但却遗留了认知、吞咽、言语、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入院后,康复医学科主任周璐携康复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系统康复治疗,张女士成功拔除气管导管,从卧床到轮椅,轮椅到步行,出院前,张女士丈夫激动地表示,“感谢康复科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帮助了我们迎来了希望。”
“我们医护人员用自己专业的知识,耐心守护着患者及家属,帮助他们克服生理关、心理关;为他们重新点亮生命曙光,是我们康复科医师的使命,也是我们每个康复医生最大的幸福感。”周璐说道。
跨越3310公里寻医,是信任也是认可
来自黑龙江的邹老,跨越3310多公里的路程赶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真实上演了一回“千里寻名医”。邹老多年前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髋关节疼痛,在当地医院经过多次住院与门诊康复治疗,但效果不佳,医生建议手术。
“根据病情,经过仔细检查与评估后,我们排除了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单纯神经病变等问题。”康复治疗部主任孙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因为病变的位置很深,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决定运用徒手冲击疗法加局部针刺运动技术为主,理疗与锻炼并行的方案。
“当天就有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感觉腰上轻松多了!”邹老感叹道。经过一个礼拜的治疗后,邹老的疼痛、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步态与形体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邹老轻轻松松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科研教学硕果累累
优秀的学科团队是保证重点专科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基础。康复医学科着力打造合理的人才梯队,科室现开放床位 390张,拥有医护人员298名,其中医生59人,护士106人,治疗师133人;高级职称32名,中级职称10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44名。
康复医学科注重以亚专业和专病组为单位开展业务学习,通过病例讨论、小讲座、典型病例分享、文献复习、学术沙龙等方式,随时掌握国际和国内相关亚专科的发展方向。医院对技术骨干医生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用于其学习深造、业务发展、科研创新等,年均参加国内各级学术交流60余人次。通过加强“外引内培”,形成厚实的学术梯队,保障团队临床工作和研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科室科研立项40余项,主持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12项,其中包括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健委等项目,参与国家 863、973计划课题多项;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SCI 9 篇、统计源以上核心期刊38篇、专利18项。科室是国家住院医师康复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共有带教老师30人,其中国家级师资培训教师7人。
依托综合医院优势,病种治疗“细分化”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 而现代理念的“养”不仅指的是卧床休息,而是系统的康复训练。
为了满足不同种类病人的康复需要,康复医学科不断细分专业组,目前设有9个病区,相继设置了10 个亚专科及专病组,成立了颅脑损伤康复、脑梗死康复、吞咽障碍康复、面神经炎康复、骨折术后康复、疼痛康复、老年性尿失禁等 7个MDT 团队,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下一篇:语音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