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意孩子情绪、行为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比如睡眠习惯改变,睡不着觉了,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者进食出了问题,食欲特别不好,心情很不好,这些变化要注意观察。如果这个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给他自身或者给他周围人带来了持续的麻烦和痛苦,这都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一些早期表现。
青春期叛逆的表现是否属于心理问题?
青春期叛逆的表现通常来说,算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过程,但是,如果这个问题超出了一般的青春期逆反变化的程度,比如说给他的情绪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痛苦,影响到了他的社会功能,影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甚至影响了别人,或者攻击、干扰了别人,这个时候就不能简单归结为青春期的问题了。
理健康问题的诱因有哪些?
像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有早期教育适度的程度,比如说过分偏向于知识文化,忽视了能力,忽视了适应机会,忽视了他交往能力的培养,还有家里忽视型、溺爱型、矛盾型教育,都会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压力,还有学校的同学关系,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压力。有些孩子承受能力弱,就会形成很大压力。问题能自愈吗?
精神障碍不像简单的感冒发烧,病毒感染,抗病毒了,它就消失了。心理健康的影响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好,会影响终身,还有一些儿童时期的问题也会发展到成年,比如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些问题也会导致成年时候严重的问题。孩子心理健康,家长怎么办?
孩子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家长应该怎么样帮助孩子去调节这种情绪和心理呢?
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总是去比较,特别是自尊心较强、成绩较好的孩子。专家说,“我们经常说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好一点就行了,总是‘比较’就会比出问题来。”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孩子要有学习的时间,也应该有放松的时间,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玩马上就阻止,会让孩子非常反感,容易造成更多的压力。运动可以改善情绪、释放压力,给予孩子充分的运动时间有利于放松心情、提高效率。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情压抑、愉悦感缺乏、兴趣丧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下降、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甚至有自伤、自杀的念头或行为,持续存在两周以上,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应及早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要警惕心理障碍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如记忆力下降:记不住事;注意力下降:上课时总是走神;执行功能受损:犹豫不决、难做决定;精神运动速度减慢:反应慢,总是跟不上别人的思路;另外,还有不少人会莫名其妙地表现出一些躯体化症状,比如头疼、经常拉肚子等,这样的抑郁症通常很难发现,患者一般不会到心理科就诊,跑到其他科室又查不出原因,也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些青少年的身体或不当行为状态,在很多家长、老师眼中,很容易与思想品德、个性问题相混淆。但对于医生来说,这些恰恰是青少年抑郁情绪或疾病的表现,需要得到专业的治疗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