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底,志愿军总司令彭老总收到总理从国内发来的电报,指示很明确:“敌军既然已经越过三八线,那这个界限就已经被破坏,不复存在,所以中国军人绝对不能也不会宣布不能越过三八线。”
彭总立即召开军事作战会议,从政治和军事两个层面出发考虑问题,最终确定了在次年一月发起临津江战役的决策,并下达了打过三八线,攻占敌军首都汉城的命令。
▲突破临津江防线
1951年1月份,军长吴信泉中将陈兵于临津江北岸,但从哪个方向作为作战突破口却犹豫不决,全因对面敌军的防御工事构筑实在太过严密。
我军的人数虽然与敌军持平,可武器装备却没有任何优势,这就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想要顺利的渡过临津江难于上青天。
但师长汪洋和师政委石瑛在通过缜密的地形侦查后,向吴信泉提议:“主攻突破口应该放在对岸最易守难攻,而且弯向敌军腹地的地段,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敌军对我军越不利,他们反而会越放松。”
吴信泉中将一贯作战大胆,但还是被他们的建议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不可否认,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很高,所以就拍板同意并下令提前一夜将7500人的兵力和70门火炮秘密推进到敌阵地前150米开外的地方。
▲吴信泉(1912年3月26日—1992年4月2日)
所以在次日战斗打响后,我志愿军战士就犹如神兵天降,仅用了不到11分钟,就顺利突破了临津江,成为我军出国作战最经典的战例之一,此后势头不减,强跃三七线,成为我军向南纵深切入,打得最远的一支部队。
但因为推进速度过快,战线拉得太长,所以这支部队在深入敌军腹地后,重武器运输不上来,根本打不穿敌人的坦克,加之又有战斗机在空中执行掩护,所以躲在山上隐蔽的志愿军战士只能眼睁睁的放跑了敌军。
同时,另外一支被分兵出去的100人小部队,却如狼似虎的兵逼汉城,跑在最前的5名战士在火力的掩护下,看到两个美军军官要炸桥,想也没想就冲了上去,一路追着他们的军用吉普车跑到济宁里,在5个人的疯狂追击下,敌军整个前线迅速溃败,士气宛若雪崩一泻千里。
所以当在后方坐镇的志愿军副司令韩先楚上将听说了前线战士放跑美军后不仅不生气,还对那5个战士的壮举高度褒奖,忍不住调侃道:“5人就把敌人追得全线溃逃,我看用他们5个就能够拿下汉城了。”
▲韩先楚(1913年2月-1986年10月)
当然这只是韩副司令的一句笑谈当不得真,但这5名志愿军战士却敢于对上千名敌军勇于发起追击,还打得他们溃不成军,端的是一身虎胆,锐不可挡,但也进一步证明了,外强中干的敌人是纸老虎,而正义的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