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腹水作为肝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腹水不仅会导致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和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尽管现代医学在治疗肝癌腹水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药在治疗和缓解症状方面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那肝癌腹水用的中药有哪些?能缓解吗
一、常用中药治疗肝癌腹水
驱邪法
驱邪法主要运用峻下逐水、化瘀散结的中药方剂,如十枣汤和膈下逐瘀汤。这些方剂能够显著减少腹水,缓解腹胀等症状。
扶正法
扶正法主要通过补肾益气利水的中药方剂来增强体质,如防己黄芪汤和真武汤。这些方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扶正驱邪法
扶正驱邪法结合了驱邪和扶正两种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半枝莲、白茅根、黄芪、丹参、鸡内金、白术、车前子、大腹皮、当归等。这些中药能够协同作用,既减少腹水,又增强体质。
二、具体中药方剂
方剂一
成分:柴胡9克,茵陈20克,丹参20克,莪术15克,党参15克,炒白术20克,炙黄芪20克,仙灵脾15克,醋鳖甲30克,五味子15克,大腹皮20克,猪茯苓各20克,泽泻20克,白茅根20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调补脾肾,化瘀消肿,利水。
方剂二
成分: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5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理气化瘀,清热通腑。
方剂三
成分:海藻40克,木香15克,川朴50克,槟榔20克,人参15~20克,茯苓50克,白术2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
功效:行气逐水,益气健脾。
方剂四(肝癌基本方)
成分:白芍20克,生山楂(或焦山楂)20克,黄芩12克,茯苓20克,灵芝25克,败酱草20克,泽兰9克,红参3-5克(单蒸),生薏米20克,鸡内金15-20克,生白术15-20克,半枝莲12克,生黄芪30-60克,三七块6-9克(敲碎先煎一小时)。
随证加减:黄疸加茵陈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年后改为10天服7剂。
功效:根据症状加减,全面调理肝癌腹水。
三、中药的缓解效果
中药在治疗肝癌腹水方面具有温和舒缓症状的优势。通过合理组合中药,如茵陈蒿、生山药等,能够辅助缓解腹部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此外,一些中药如黄芩、大黄等,能够有效地防止肝癌的继续恶化,控制病情发展。
对于肝癌腹水患者,应以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为主,合理配合中医的调理。例如,腹水较多时,可以考虑腹腔穿刺抽液缓解腹胀,暂时性地消除腹水。同时,合理使用利尿剂,纠正低蛋白血症,补充蛋白制剂等也是必要的治疗措施。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治疗效果,其中中西医的综合治疗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中医在综合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是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郑州袁氏中医三联平衡疗法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郑州市基层中医传承特色疗法工作室项目首批唯一中医肿瘤专家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抗癌理论,其实质内涵是:抓住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虚、瘀、毒”三大机,在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从患者的全身状态出发,修复重要脏器的生理功能,改善气血循环障碍,以此纠正机体内阴阳失衡的状态,调动或激发自身的免疫功能,改善体质和耐受力,从而巩固疗效,提高生存质量,累计诊疗患者超20万人次。
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始于嘉庆辛酉年(公元1801年),传承距今已历八代两百余年,凝聚着袁氏中医世家历代先祖临床实践的智慧结晶。在袁氏先祖历代承传的珍贵秘本《袁世医方》中,详细记载了“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核心理论与用药精髓。涵盖中医内、外、妇、儿各科,以及实践临床的大量内外治方药、制作技艺,剂型包括汤、丸、散、膏、丹,以及药酒、药膳、药茶、药醋、药粥、药饼等食疗方,多达190余首,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特的中医肿瘤诊疗体系。
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治疗肝癌真实案例分享:
盛某,肝癌,2018年3月7日,平顶山人
2018年1月29日,盛老师参加体检中心活动意外发现“肝内高回声区,有肝部占位”。随后进一步完善检查后,确诊原发性肝癌。在省肿瘤医院咨询后,无奈放弃手术,只能选择保守治疗。后经一位肺癌病友介绍到袁希福老中医处治疗,2018年3月7日初诊,由于一直没有不适症状,盛老师一家也不知道该如何判断疗效,便在2018年4月30日复查了一次,没想到MRI结果显示病情控制的挺好,血液肿瘤标志物也正常。确定疗效后,盛老师便坚持治疗了半年,自觉病情康复后停药。2021年6月17日,盛老师的女儿前来问诊,转述母亲近况稳定,家务活都能做,还能下地干活。目前正在老家带孙子、孙女。2023年3月回访,目前情况仍然稳定。
肝癌腹水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但通过合理的中药治疗,可以显著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