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中有一段是这样唱的,“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
五斗江,
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十万百姓泪汪汪,思情似海不能忘,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回乡。”
歌中所描述的其实就是红军在一次战斗前夕,百姓送别的一段情景,而这次战斗,就是“五斗江战斗”,它是红四军成立以来的首次胜利,史称五斗江大捷。
在这次战斗中,毛主席致信中央,首次将朱毛两人联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朱毛红军的威名响彻华夏大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段光荣的历史......
1、井冈山会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等中国共产党人于1927年8月1日毅然发动南昌起义,向背叛中国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
起义成功后,在武汉的汪精卫集团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率部向南昌进攻,1927年8月3日,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分批撤出南昌,南下潮汕。
9月5日,南昌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在到达闽西长汀的时候,作出了三河坝分兵的决策,周恩来、贺龙等率领主力向潮州、汕头进发,朱德受命留守三河坝,掩护主力部队南下,防止敌军从广东梅县抄袭主力部队进军潮汕的后路。
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和第9军教育团大约4000多人,守住三河坝,打退了国民党钱大钧率领的3个师10个团约2万人的多次进攻,大量杀伤敌人,但是,经过连续三天三夜的顽强阻击,朱德所率领的4000多人,仅剩下2000多人,同时,剩余部队也陷入到敌人的重兵围困中,为了保存实力,朱德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追赶主力部队。
然而,当朱德和第25师师长周士第率领约2000多人离开三河坝,追赶主力部队的途中,却得到了主力兵败潮汕的消息,此时的部队立即处于危险的境地,后有追兵围堵,前面已无路可去,并且也和前敌委员会失去了联系。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朱德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存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
在得到第25师73团团指导员陈毅的坚决拥护后,朱德和周士第、陈毅等人作出了隐蔽北上,直奔湘南的决定。
就在朱德、陈毅率部向闽粤边界地区转移的过程中,各路敌人蜂拥而来,层层堵截,起义军兵力在战斗中再次损失1000多人,同时,在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部队悲观失望的情绪日益弥漫,一些经不起考验的士兵甚至是指挥员都相继离开部队,师长以上只剩下朱德一人,团长以上只剩下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团以上政工干部只剩下陈毅了,全军只有7、800人,眼见着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就要熄灭了。
为此,朱德、陈毅相继在天心圩、大庾、上堡对部队进行整顿、整编、整训的“赣南三整”活动,朱德说:“要革命地跟我走,不革命地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也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
在朱德、陈毅的努力下,部队的士气开始高涨,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随后,朱德找到了故旧,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利用统战策略,解决了部队的物资困难,并在宜章县利用国军移防、胡少海荣归故里名义,智取宜章
城
,俘虏敌人400多人,缴枪300多支。
1928年1月12日,湘南暴动打响,
群众相继响应,军队同工农运动相结合,以2000余人的部队,抓获俘虏1000多人,缴枪2000余枝,还有重机枪、山炮、迫击炮、大批子弹和几十挑子的银元,许克祥化装逃跑。
湘南暴动影响所及,达到20余县、100多万人。
随着蒋介石打完湘桂战争,集中精力策动湘粤军阀共7个师对湘南革命力量进行大规模“会剿”
后,面对敌人
大敌压境,敌众我寡的关键时刻,
为保存革命火种,
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同敌人决战,
3月29日,朱德
当机立断,
下令起义部队东撤,
退出湘南,
向井冈山进军。
1927年11月,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见到朱德派来联络的小弟毛泽覃,立即决定兵分两路派出专人去朱德、陈毅那边联系,迎接他们上山,12月,何长工几经周折,终于在广东韶关犁铺头找到朱德、陈毅,完成了联络任务。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大部队直奔宁冈砻市,4月24日前后,毛泽东率部从桂东、汝城返回砻市,在龙江书院与朱、陈部会合。
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朱德、毛泽东所率领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铁流,历尽千辛万苦、起死回生,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一年,朱德42岁,毛泽东35岁。
2、红四军建立。
朱毛红军胜利会师,使南昌起义军有了更可靠的落脚点,同样,井冈山根据地有了这支身经百战的部队,如虎添翼,从而在湘赣边界形成了当时最有战斗力的武装力量,极大的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从此,毛泽东、朱德这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并肩战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谱写下了一幕幕壮丽多彩、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
1928年5月,根据湘南特委的决定,会师后的朱、毛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就是历史上最具盛名的红四军。
对于“朱毛红军”的部队为何被称为“红四军”,而不是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说明。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就有一个李济深任军长的第四军,而这个第四军里面有一个独立团,叫叶挺独立团,这支以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坚力量的英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第四军又担起了"东征讨蒋"的使命。
1927年8月1日,第四军中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南下入粤,接着,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
可以说,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对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在红军中建立第四军,正是有着在
工农革命军中
重建第四军的意思,而同样有意思的是,在红四军的名声越来越响的时候,蒋介石控制下的
国民革命军
第四军却历尽波折。
5月4日,会师庆祝大会在宁冈砻市举行,大会执行主席陈毅宣告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正式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红四军下辖第10师、11师、12师,共9个团,其主力团28团、29团、31团、32团,朱德兼10师师长,毛泽东因张子清负伤暂代11师师长,陈毅兼12师师长。
毛泽东代表第四军军委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要求全军指战员一体执行。毛泽东、朱德还根据以往作战经验,总结概括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游击战16字诀,作为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是红军史上的两件标志性事件,它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推动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继续向纵深发展,正像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个月的各项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
但是,就在井冈山会师以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之际,井冈山的朱毛部队也成为了国民党蒋介石的眼中钉,不拔而不快。
此时,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正在不断地向井冈山地区集结,湖南方面的军队除了在株洲、衡阳、宜章一带驻有重兵外,吴尚的第8军第1师占据了湖南境内的茶陵、酃县,赣军的大量军队也正向湘赣边界扑来。
国民党驻军赣南的滇军部队杨如轩的第27师占领永新、吉安、遂川等地,五月三日,蒋介石电令湘、粤、赣三省政府“克日会剿”朱毛红军,史称第二次“进剿”。
3、红四军首战五斗江。
1928年4月下旬,
杨如轩率领第27师的两个团
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进剿”,
右路第79团向龙源口方向进攻,左路第81团绕道拿山向遂川方向进攻,师部及第80团进占永新城。
永新县内群山耸立,地形复杂,山势险要,水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作为根据地内的第一大县,永新县是红军进行武装割据,创造和扩大罗霄山脉中段红色政权的必争之地,所以,对于处于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将领来说,决不能允许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占据永新县城,因此,毛泽东、朱德等同志早就思虑着要打掉
杨如轩的第27师
。
获悉上述情况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前委在砻市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决定采取“集中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第28、第29团出遂川,迎击敌第81团,并相机夺取永新县城。
毛泽东、何挺颖、朱云卿率第31团进入宁冈、永新交界的七溪岭,阻截向宁冈进攻的敌第79团,第32团留守井冈山。
5月4日,
红四军第28团、29团在朱德的率领下,经茨坪、下庄、行州,迅速向遂川方向挺进。5日
拂晓,
第29团赶到黄坳,正好遇上敌人第81团的一个先头营,第29团团长胡少海立即带领部队抢占山头,向敌人发动猛烈袭击。
红四军第29团是以
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的,没有什么武器装备,大多数战士手里还在使用着
大刀、梭标,枪支在他们眼中简直就是一件奢侈品,很难得到,全团也只有几支枪,但是,就是在这种完全还是冷兵器的不利情况下,第29团在团长胡少海的指挥下,英勇作战,激斗两小时,一举击溃敌人先头营,缴枪四五十支,第29团首战告捷,敌人狼狈而逃。
这时,逃回去的敌人告诉敌81团团长周体仁,原来井冈山的红军手里都是一支支梭标时,周体仁一边大骂无能,一边迅速命令全团集合,倾巢出动,亲率1000多人从拿山出发直奔五斗江、黄坳。
当天傍晚,敌人到达南坑,周体仁命令部队在邱屋至上水坡一带扎营,准备第二天搞一个突然袭击,彻底剿灭这群拿着梭标的红军,然后直插黄坳,包围茨坪。
然而,满怀兴奋的周体仁根本不清楚,此时他们面对的将是以南昌起义部队为基础、身经百战的红28团。红28团在敌人先头营被红29团击溃以后赶到黄坳的,随即由遂川赤卫队带路,向拿山方向急进,红29团留守黄坳。
红28团的行军队伍路经龙洲、南旦、水溪等地,也是在当天傍晚到达五斗江,当夜,红28团在五斗江的潘屋、王屋和街上宿营后,红28团团长王尔琢立即带人深入农户,发动群众,熟悉地形,了解敌情。
6日清晨,敌军81团在南坑分成两路向五斗江洋洋洒洒地开进,正当他们累得喘气,想要在五斗江歇息的时候,却不料得知这里已经驻扎着红军了。
周体仁大喜,以为这就是那个打败自己一个先头营的红军梭标队,立即命令部队强占五斗江的一处制高点长山冈,并集中火力向正在集合的红军战士射击。
此时,王尔琢团长不慌不忙命令队伍紧缩,并沉着、果断地布置战斗方案,他命令1营战士渡河夺取长山冈,控制有利地形,自己带着2、3营从正面出击,消灭敌人主力,团迫击炮连和机关枪连掩护两路红军的行动,遂川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
红28团全体指战员们一个个精神抖擞,信心百倍,他们的心里憋着一股气,一定要打好红四军成立以来的第一仗。
一营战士名门以驳壳枪、手榴弹为先锋,冒着枪林弹雨,淌过水田、越过小溪,无所畏惧地向敌军制高点长山冈发起强攻,勇猛的红军战士巧妙地利用溪水、灌木丛、土堆等障碍物,不断接近敌人,随即,一阵手榴弹飞过,长山冈上手榴弹爆炸声、敌人的惨叫声响彻一片,还没有开始近战,敌人立即慌慌而逃。
长山冈制高点拿下后,敌人的后续部队全部被困在山腰上,王尔琢指挥2、3营战士们将山腰上惶惶不可终日的敌兵团团围住,敌人顿时成了瓮中之鳖。
此刻,周体仁终于知道,自己运气不好,遇上朱德的主力了,不过,此时后悔,已经晚了。
就在这时,1营战士从山上猛冲下来,个个生龙活虎,对准敌群猛冲猛打,2、3营战士集中火力,从敌人后面无情地扫射过去,一时间,敌人被前后夹击,溃不成军,纷纷丢盔弃甲,到处逃命。
红28团乘胜追击,此时的敌人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慌不择路,拼着命跑,一路上,到处都是他们丢弃的衣物、枪支,红28团战士们勇追穷寇,一直追到五斗江以北的仓下附近,歼灭大部敌人。
五斗江战斗,红军战士浴血奋战,从早晨一直打到天黑,取得了会师后的首战胜利,歼敌1个多营,缴枪三四百支,俘虏敌人四五百人。
4、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
就在五斗江战斗将要结束时,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军部和红29团从黄坳赶来,一起参加打扫战场,当天晚上,红军在圩镇上的万寿宫召开军民庆祝胜利大会,朱德在会上表彰了红军指战员和遂川赤卫大队,同时,对被俘虏的敌人士兵作了安置,愿意留的则去当红军,不愿意留的,根据路途远近发给路费回家。
第二天
天亮后
,朱德命令
王尔琢率领
红28团为先头部队,
一鼓作气,继续追歼敌人,
红29团和军部随红28团后面前进,围歼逃向永新县城的杨如轩残部。
永新县城是杨如轩第27师的大本营,本来,杨如轩还想带领第80团、81团残余以及27师师部负隅顽抗,可是,一看到红四军战士们高扬的凌厉攻势,军心大乱,根本就无法组织起那些吓破了胆子的士兵进行抵抗了,不得已下,只好弃城而逃。
至此,红四军在朱德的率领下乘胜占领永新城。
此时,还在向七溪岭进犯的敌第27师第79团,闻知81团在五斗江惨败,杨如轩带领第27师残余部队弃守永新城,狼狈败退后,没有一点犹豫,立即率部脱离战斗,向吉安溃逃。
正在七溪岭率领第31团进行阻敌的毛泽东,看到敌人自行溃逃,就已经知道朱德在永新县城已经得手,于是,一路跟踪追击,和朱德在永新城头会合。
就这样,会师以后的红四军胜利地
粉碎
了敌人的第二次“进剿”,也是
红
四
军成立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将士
。
红军首战五斗江,就取得大胜,并第一次占领永新城,意气风发的毛泽东在永新城以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委书记的名义,致信江西省委和中央,汇报朱毛两部会师后的组织状况和打退赣军第二次“进剿”、缴获三百支枪的胜利。
报告中,他欣喜地写道:“追击毛部之杨如轩部,结果反被毛部赶至赣边。其八十一团击溃于遂川之五斗江,七十九团前被毛缴械,三营现在亦被朱部击溃于永新。现在毛部之三十一团亦由宁冈开来了,永新敌军溃吉安,此次缴械三百支。”
在这份报告中,可以看出,这是毛主席首次称呼朱部、毛部,从此以后,朱毛红军和他所代表的红四军成为中国革命的最中坚力量,响彻大江南北,成为敌人永远也无法越过的一道最恐惧的坎。
为纪念这段光辉历史,江西民歌把五斗江的名字写进了《十送红军》,唱遍了神州大地。
今天,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所亲手缔造的这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来,这支人民的军队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