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到四肢沉重、精神不振、全身不爽,仿佛身披湿衣?你是否在阴雨天感到腰痛、肩周炎、风湿关节炎等症状加剧?这些都是湿寒积聚的表现。
《黄帝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寒之邪易伤脾阳,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湿气在体内积聚难除,疾病便随之而来。因此,及时排除湿寒,对于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湿寒积聚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现各异:
对于上班族来说,常常会感到身体沉重、乏力,容易疲劳,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感觉四肢酸困,仿佛被什么东西束缚着。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湿寒之气更容易在体内停留,引发关节疼痛、风湿性疾病等。
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湿寒之邪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黏腻难缠,极易渗透,与寒、暑等邪气结盟,增强自身的破坏力。湿寒之邪侵入人体后,会由外而内地逐渐占据身体,直至全面影响全身健康。
《医学入门》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作为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的功效。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激发人体阳气,促进新陈代谢,加速湿寒之邪的排出。
下面是祛湿排寒常用的艾灸穴位分享:
1、神阙穴:位于肚脐,在肚脐中央。艾灸神阙穴具有温通元阳、健脾的功效,能够使脾阳振奋,抗御外邪,祛除湿气。
2、关元穴:下腹部,脐中下3寸,人体前正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寒湿体质、气血不足等情况,具有祛寒湿的效果。
3、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艾灸足三里穴有助于驱散寒邪和湿邪,调和营卫,使寒湿之邪从汗而出,从而达到祛除寒湿的目的。
艾圣医皇提醒,以上穴位一般艾灸15-20分钟即可,以感觉温热舒适为度,避免烫伤皮肤。
湿寒之邪虽难缠,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艾灸养生,就能够有效排除体内的湿寒之邪,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