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全发发布
创始人
2024-10-29 15:54:19
0

重磅预告 | 7月16日全球教育大咖齐聚青岛,共绘AI时代教育新未来!

报告背景

6月15—16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山西燃气工程高级技工学校联合主办的2024职业(技工)教育发展论坛上,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室研究员赵秀娟发布了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专题研究报告《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该报告就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因素,诸如家庭状况、学习、人际、考试、情绪、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共收回有效问卷13,462份,并结合100余名师生的个别访谈形成。

报告发布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腾讯新闻、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澎湃新闻、海报新闻、环球网、中国网、中国教育在线、中青网、中国科技网、21世纪财经网、民生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经济观察报等新闻网站以及报刊媒体进行了报道,并由此掀起教育界的一场大讨论。

以下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报告全文,以飨读者。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以河北省部分城市中职学校为例

摘要:中职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办学性质原因,学生更早的接触社会、进入职场,相应会比普高学生更早出现心理问题。基于此,本报告在河北部分市、县公办和民办中职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显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亟待加强。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 人际交往 心理健康教育

河北省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22所,在校生人数92.27万,其学生规模全国排名第三。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最直接、助力产业发展最密切的类型教育,其学生比普通高中学生更早进入社会求职谋业,相应也会更早地在学习、人际、成长、求职择业等方面产生心理问题。

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中职学生,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等一系列政策文件;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2月,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形势任务,部署发挥咨询委员会优势,推动做好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可以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只有深入了解中职学生个性和共性问题,并找到导致问题发生的核心要素,才可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工作目标,培养中职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一专多能、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推进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此,受“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委托,笔者以河北省部分市、县中职(技工)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本次心理健康调查。为表述便捷,下文涉及本次调查对象统称为中职学生。报告围绕中职学生学习、人际、考试、情绪等方面问题,结合上百人的个别访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亟待提高;农村户口、务农、多子女家庭居多,导致家庭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状况;家长文化程度越低,子女接受中职教育的比例越高;中考文化分大多在300分左右,中职文化课教材偏难与课时量较少的现状,使学生入学后对文化课的学习有畏难情绪;考试前后都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学生就业导向转向升学,与普通高中同源的高考引发的心理问题剧增;早恋现象、抑郁、过敏倾向高于普通高中;有离家出走念头的学生里,固有认知中“听话、顺服”的女生比例高于男生。

一、调查工具和方法

(一)使用工具

首先广泛参阅国内外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层面的通用量表,结合河北本土中职学生的特点,在三所中职学校试答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几经调整,最后制定本问卷。问卷涉及学生基本情况、学习、考试、人际关系、情绪状态、职业成长等六个模块。

(二)具体做法

本次运用问卷星,集中在河北部分城市18所公办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发放。因平时学生手机由教师集中管理,本调查持续一月有余,共收回有效问卷13,462份,男生8,131人,女生5,331人。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统计

表1 中职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

项 目

类别

比 例(%)

性别构成

男生

60.40

女生

39.60

家庭子女构成

独生子女

9.60

多子女家庭

90.40

年龄构成(岁)

16

45.30

17

43.10

18

11.80

父母年龄构成(岁)

35—40

38.40

40—50

56.00

50以上

5.60

父母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以下

14.30/16.20

初中(职中)

60.70/58.10

高中

17.90/17.80

大专

4.50/5.20

本科及以上

2.40/2.60

父母职业

无业

2.20/6.30

务农

55.30/53.70

个体

13.70/120

企业

4/3.50

事业单位

5.20/5.20

机关

0.80/0.40

其他

20.80/18.30

户口所在地

农村

90.80

县城(镇)户口

6.40

市里户口

2.80

家庭经济状况

贫穷

10.60

一般

78.50

较好

10.20

优越

0.70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男生8,131人,女生5,331人,男生比女生多20.80个百分点,初步分析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相关:一是中职学校学生父母文化水平低、大多务农,没有能力做到“孟母三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谈不上职业规划;二是男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均比女生迟缓1-2年,因此在初中表现出贪玩、不听话、顽皮捣蛋、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极现象,严重影响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学业成绩的提升,被有关专家称为“男孩危机”;三是初中课程设置欠科学,忽视男女学习方法的差异,尽管他们当中不乏天赋异禀的佼佼者,但遭遇人生第一轮选拔考试中考时,就被淘汰出局;另外,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课间十分钟也不允许学生活动,严重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求。综合来看,这也许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有力佐证。

由表1可知,参与调查学生2008年出生的占据45.30%;多子女家庭占比89.80%;其父母年龄段高踞40—50岁之间,也就是说,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家长占比48.40%,他们是国家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一代,身上具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彰显个性的鲜明时代烙印,有专家称80后“叛逆、彷徨、自我、游戏、孤独、狂傲不羁”。这些特点经过叠加遗传,不断冲击着80后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能力和实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父亲为75.00%,母亲为74.30%,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父亲只有2.40%,母亲2.60%;从职业角度看,父亲务农的比例为55.30%,母亲为53.70%;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父亲为6.00%,母亲为5.60%;无固定职业的父亲为2.20%,母亲为6.30%。90.80%的是农村户口;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占据10.60%,一般的78.50%,相对优越的只占0.80%。

总体来看,本次被调查的学生农村户口、家境一般、非独生子女、父母初中以下学历、职业为农民的占据主流。

(二)学习情况统计

表2 中职学生中考分数统计表

项 目

分 类

人 数

比 例(%)

备注

中考

成绩

200分以下

1,615

12.00

满分为650分

201—300分

5,345

39.70

301—400分

5,075

37.70

400分以上

1,427

10.60

中考成绩决定学生的升学选择,本调查把中考成绩作为一项必选内容。从表2可知,200以下为12.00%,201—300分为39.70%,也就是说300分以下占比51.70%。按照中考文化分换算,数学、语文、外语、理综、文综均值不到50分(中考文化各科满分均为120分)。由此可以推测,中职(技工)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意志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41.20%的学生表示,进入中职学校后感到学习压力大;针对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47.50%的学生没有自豪而擅长的学科;60.50%的认为学习不好是自己不够用功的缘故,女生在此项归因上高于男生10.5个百分点,经常表示自己不如别人;遇到不会的题目,出于面子或害怕拒绝、讥讽,40.60%的不愿意请教老师和同学;72.40%的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57.20丧失学习信心,动辄轻言放弃。

综合来看,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后,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无法体验意义感、价值感和愉悦感,常常面临较多的学习困难和障碍。对于平均年龄17岁的他们而言,正处于人生最高度敏感和自尊的阶段。如果教师不及时发现、主动帮助辅导,就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意志薄弱。长期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严重影响、制约中职生的学习效果、学业质量和终生成长。

(三)考试问题

焦虑是人在应激状态下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所以考试焦虑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中职学生考试焦虑高于普高学生,甚至47.70%的学生一听考试就心慌;在没有知道考试结果之前,50%的学生持续惴惴不安、放心不下;32.70%的学生经常做考砸了的梦,女生高于男生8个百分点,甚至有女生说,多次在梦里哭醒;27.20%梦见自己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老师责备、训斥。一到期中、期末考试就焦虑的为36.00%,少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生理化倾向,每逢大考必感冒、发烧、胃疼、肠胃炎等;或情绪泛化不能自控,迁怒于人,因此影响同学、师生和亲子关系。

导致考试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客观上讲,与社会、学校、家庭有关;主观上讲,和知识储备、认知评价、应试技能、神经类型等有关。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自我评价较低,加之缺乏良好的应试心态和考试技巧,因此更容易诱发考试焦虑,而且呈现弥散和持续状态。

(四)人际交往

人的成长、发展、成功和幸福都与人际交往密不可分,尤其是学生时代的人际关系。

1.同伴交往。83.50%的学生有知心朋友,按男女生划分,其中男生占81.90%,女生占84.00%,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交到好友;16.50%的学生没有知音,有事只能闷到心里;69.30%的学生能对朋友吐露心声。但调查中发现,人际交往39.10%的会因长相自卑,从性别看,女生高达69.90%,男生为30.10%。受社会不良影响,很多女生错误的认为,“漂亮就是资本”“好看的脸蛋就是通行证”,因此导致容貌焦虑,荒废了学习的黄金时光。基于此,学校要加大对女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教育,多提升女性的内在品质。

37.20%的学生经常猜疑,觉得同学、老师说自己坏话,女生比男生高13.10个百分点;和群体在一起时,34.80%的会莫名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长此以往,19.70%的学生认为和大家在一起越发没意思,逐渐离群寡居,导致37.5%的学生不愿意加入同学的聊天。访谈中一位男生说自己被同宿舍的舍友孤立了,他们背着自己建了小微信群。和同学吵架后,33.00%的学生尽管认为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但却不知道如何跟同学和好。其实,人际交往是门科学、是门艺术,学校、家庭都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巧,从而促其深化自我认识、加快社会化进程、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2.异性交往及早恋。47.60%的学生明确表示有喜欢的异性,其中男生占44.8%,女生占32.2%,男生比女生高12.60个百分点;40.30%的学生早恋过或正在早恋,其中男生占61.00%,女生占32.20%,相对而言,男生情感炽热强烈更容易冲动表白,个体访谈中有学生坦言,从初一就开始早恋,目前“女友”已是第三任。

早恋不可避免“性”问题。52.70%的学生从网络上了解有关性知识;29.95%的学生从“性伴侣”那里了解;通过学校途径了解的占6.50%;父母对自己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仅有0.67%。一位接受面谈的17岁中职二年级男生说,“我父母偷看我手机,知道我喜欢一个女生后非常震惊。他们认为你不好好读书追女娃就是耍流氓。父母没文化,根本不可能给我(进行)性教育。”因为缺乏正确的青春期性教育,发生性行为的年龄越来越早,一位女生坦陈,她的第一次性行为发生在初三、十五岁的时候。

结合个案访谈,发生性关系的学生约45%是在高中阶段及以后;很多孩子不知道自我保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仅有半数。因为没有检索到最新数据,只能引用国家卫健委印发的《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2018版)》:我国人工流产每年约900多万例,接受人工流产手术女性中低龄者、未育者占比40%—50%,而且重复人流比例高。由此可知,青春期性教育亟待加强。

3.师生关系。61.10%的学生认同师生关系对学习、生活、成长有重要作用;60.40%的学生希望经常得到老师的理解、加持和肯定,88.20%的希望能和老师处好关系,尤其是班主任;82.5%的喜欢任课教师;70.40%的想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00后的主流是阳光开朗、喜欢交往,也非常有爱心和责任担当。

00后孩子对话语权要求较高,53.60%的学生能主动和教师沟通,此项选择上,男生高于女生11个百分点,男生更喜欢和教师沟通;因现实感弱、对个性化生活要求偏高,16.50%的学生经常因为不被教师“看见”而纠结;72.70%的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但如果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语气语调等,就会伤害他们脆弱的心灵,对老师产生不满和误会。这也提醒教师群体,除了授业解惑,更多的是要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

4.亲子关系。尽管农民家庭居多,但调查发现,近78.00%的父母情绪较为稳定;80.60%的夫妻关系和睦;半数以上家庭家庭经常表扬孩子;64.80%的学生经常和父母沟通,男生(67.20%)沟通的稍微高于女生(62.50%);相对而言,农村父母因为自身学历和眼界的局限性,反而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独立性,对此78.50%的学生认同;81.50%的家庭支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不可否认的是,42.30%的家长会不自觉地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19.90%的学生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其中女生(52.20%)高于男生(47.70%)4.50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打破了笔者“女生更听话、更顺服、更恋家”的感性认知。

(五)情绪状态

调查显示,近半数学生经常出现心烦意乱、情绪低落的现象;33.30%的学生会经常因为学习生活中点滴小事自责,严重的为7.40%,自责倾向女生高于男生;20%的学生过于自卑;过敏倾向严重的为2.58%,多表现为胆怯、懦弱、爱哭、小心眼,神经质,对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耿耿于怀;23.10%的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倾向,其中女生高于男生,农村高于城镇,独生子女家庭高于多子女家庭。

有专家戏言,“情绪决定生死”,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对正青春的中职生而言,掌握一些情绪调节方法至关重要。

(六)职业成长

调查显示,56.50%的学生坦言,尽管有一技之长,但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堪一击,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85.00%的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对职业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相当模糊;47.60%的学生悲观、迷茫,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看不到未来发展方向;问及长远目标,97%的学生回答“不知道”“没想过”“想那么多也没用”或“到时候再说”。其实不光是中职学校,包括很多普高在内,普遍忽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理想目标、价值观等的教育,因此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做什么最值得。

三、建议

(一)学校层面

一是明确学校定位。政府长期把“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对中等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背离了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定位,以偏执升学为目的,中职普高化,追求升学率,唯智独尊、轻德轻技。普通高中的升学压力,表现在没有良好学习习惯、文化基础薄弱、课时比普通高中少、专业课学习占据一定时间的中职学生身上,于是与普通高中同源的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有些学生成为升学激烈竞争的落选者,因在学校没有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操技能,就业也很难得到薪资较好的用工单位的青睐,心理承受能力可想而知。因此学校必须明确办学定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工匠伟大的时代风尚。

以石家庄技师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为例,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为服务石家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供高技能人才。针对初中毕业生,除了有三年制的就业/升学班之外,还开设了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班,学制五年,按照国家政策,其毕业证等同大专文凭,在就业、入编、参军、评职称等方面与全日制大专生同等待遇。这就很好地实现了中职教育高技能培养、高学历取得和高层次就业的完美结合,避免了跟风似的“升学冲动”造成的文化课过度学习的时间浪费和伴随其中的焦虑、厌学等心理问题。

二是建立心理队伍。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供给严重不足。《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要求,中小学至少要配备一名专兼职心理教师,从而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基于此,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要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共同目标,建立“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导、学科教师渗透辅助、班主任组织协调”为整体框架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组织形式,和学校相关部门定量定性评估、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团队自省和成员反思“三结合”的评估反思机制。同时,中职学校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扩充专任心理教师队伍,加大对“双师型”心理教师的培训。

三是坚持心理测评。心理测评是目前广普使用的科学方法,通过使用经过专业研发和修订的问卷和量表,来测量和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特征和能力。学生心理测评可以帮助学校和老师、家长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据学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应对措施,避免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到疏导而带来的更严重的后果,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积极成长。

以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为例,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生命至上”的办学理念,践行习总书记“健康中国”的整体规划,每年新生入学都要进行大规模心理测评。建立一生一档的心理档案,实施三级预防机制:①关注全体学生;②关注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③关注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全参与、全动员、全覆盖、全方位、全到位”的五全模式,360度无死角的提供适合中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心理服务。

四是开设心理课程。中职学校要抓住教育部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合并的契机,打造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起点、新模式、新课堂、新内容,构建区别于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发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校本心理教材。此外,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立足本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尽可能侧重自我认知、情绪调整、生涯规划、人际交往、青春驿动、学习潜能开发等专题,采用活动课、心理情景剧、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去参与、投入,实现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五是做好职业规划。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每个人在认知方式上都各有长处和短处。中等职业学校有责任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有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潜质的学生,可以选择升学深造,以后成为这些方面的研究者;文化课基础较差、但有运动智能潜质的学生,可以选择在技能训练上投入更大精力,操作能力精益求精,成为大国工匠或高技能人才。避免统一评价标准造成学生的自信感差、挫败感强、成就感缺乏等诸多心理问题。 

六是家校协同体制。“家庭是人生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需积极创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系统学习心理健康和家教知识;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进课堂”活动;利用网络,开办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堂和与孩子同读一本心理书等活动,不断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教能力,让家庭成为学生心里健康最后的堡垒,构建学校—家庭良好心理健康生态循环系统。

(二)学生层面

1.提高认识。学生是自己心理健康最终的受益者和第一责任人,中职学生要充分认识当前乃至以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健康高于生理健康,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学其主动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动机和热情。

2.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学生要利用多种途径,如心理健康教育课、专项心理教育活动、主题心理班会、专家讲座、心理方面的书籍等进行学习。也可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参加心理公益学习,不断扩充心理专业知识。

3.主动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积极、主动、有意识地去运用。石家庄城市建设学校一位学生说,“以前考不好我就会很沮丧,认为自己很失败。在心理课上我学习了情绪ABC理论,才明白生活中不是因为发生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心念一转,海阔天空。”还有一位学生说,“我不喜欢数学,几次考试不理想时就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后来在心理课上知道了‘习得性无助’,我才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还有一位女生在邮件里写到,“老师,谢谢您的《女孩,你怎样过好这一生》的青春期心理活动课,帮我解脱了(青春期)很多烦恼,也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由此可见,掌握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并运用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青少年而言至关重要。

学生是自己心理健康最终的受益者和第一责任人,学校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中职生主动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主动运用的动机和热情。通过中职学校科学育人机制的有力支撑、家长的关注陪伴以及中职学生主动作为形成的三方同心同向,助力中职生成长为大国工匠。

(作者:赵秀娟,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参考资料

1.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2.SAS 焦虑自评量表

3.俞国良等《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

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原创首发

延伸阅读:

教育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

教育部:义务教育后实行“普职分流”非常必要,完善“职教高考”,缓解中考分流压力

魏祥前:读中职,哪有那么可怕?

陈老宇:职业选择和职业能力提升

教师必知:心理健康密码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览表,老师、家长对照看一下

《家长心理课堂》共52集:健康心理,快乐成长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欧盟严控中国电商APP,消费者... 当今,电商平台已成为我们日常购物的重要渠道,尤其是中国的电商APP以其丰富的产品和便捷的服务受到了全...
大雪节气,应季而食营养足 原标题:大雪节气,应季而食营养足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
如何有效预防带状疱疹?中老年人... 你是否听说过带状疱疹?这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常常表现为皮肤上红斑和水疱,更是很多中老年...
如何在秋冬季节预防咳嗽?医生教... 在秋冬季节,我们常常会感到干燥的空气让我们的呼吸道非常不适,咳嗽、鼻炎等问题接踵而至。你是否也有这样...
原创 建... 导语:建议中老年人:快放下保健品,常吃这3种“健腿菜”,腿脚麻利,健步如飞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人...
青少年心理健康:面对困扰,如何... 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面临学业压力、社交挑战和网络成瘾等问题...
同济医院刘嘉锋|家长必看:全包... “刘教授,半包和全包有什么区别啊?” “刘教授,为什么你这里的全包要做三次手术啊,直埋两次手术就可以...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护理你不可不知... 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那些长期久坐、不良姿势和缺乏运动的人群。 这种疾病给患者带...
心理健康教育为何如此重要?廊坊... 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我们如何...
为什么猕猴桃被称为“维C之王”... 你知道猕猴桃被称为“维C之王”是为什么吗?在秋冬季节,随着天气的干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通过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