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薄禄龙
2010 年夏天,我和几位老师完成了一趟美国西部自驾游。
出发前,却被朋友们正模作样的提醒道,七月份要保持健康哦,千万别生病!待我蹙眉纳闷时,对方抛给我一个名词:「七月效应」(July effect)。
顺手翻查一番,发现「七月效应」有蹊跷。
它指的是每年七月份,医院里患者的死亡数量会出现一个增幅,这种现象只在拥有实习生、住院医生岗位的教学医院出现。
所谓的教学医院,是指具有教学用途,为医科大学、医学院或护理学院提供见习、实习的医院。
中国许多三甲医院,均为各大院校的附属医院,也即教学医院。
其次,很多医生会选择七月休假消暑,而七月又是美国每年新一轮住院医生培训的起始月。
众所周知,死亡原因存在着季节性分布的特点。比如,秋冬等寒冷时节是心脑血管病致死的高发时间段。
那么,「七月效应」到底是杜撰谣传,还是确有其事?我展开了一番搜索工作。
如今恰逢炎炎七月,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个「七月效应」。
有七月效应,也有八月效应
有关「七月效应」的国外文献近 100 篇。
早在 1989 年,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者就关注到「七月现象」这个问题,也就是护理效率和质量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增高。
及至眼下,「七月效应」依然出现在不少论文的标题中,成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一个好素材。
加州大学的社会学家,曾选取 1979 年至 2006 年间,共计 6200 万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调查逾 24 万例致命用药差错事件。
结果显示,在承担住院医生培训的教学医院,7 月份的差错率较平时升高 10%。而在非教学医院,差错率与其他月份相当。不过,上述结果所针对的仅是用药差错,而非其他原因所致死亡或手术并发症等。
参考文献 2 截图
这些用药差错,包括处方用药过量、剂量错误,未能准确辨别药物过敏或副作用的前兆,对药物相互作用不熟悉等。
在我的医疗经验中,每一种药物都是一个颇有渊源的故事。医疗界几千种药物,每一种都有适应证、禁忌证。对应用它的医生而言,都是一种严峻考验,何况那些刚接触临床的住院医生呢?
不过,也有学者发现,对急性阑尾炎、创伤等很多外科领域而言,并不存在这种诡异的「七月效应」。
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外科手术多由一个团队完成,而侧重于药物治疗的疾病,倒可能由于小的疏忽,引起不良或严重的后果。
在英国及澳大利亚,则流行着「八月现象」的说法。
与美国不同,英国和澳大利亚从每年 8 月开启新一轮住院医生培训。《英国医学杂志》一篇文章发表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研究,证实了「八月现象」的确存在。
这一切其实并不难理解。无论实习、住院医生水平如何,在踏入病房的第一个月,各种小差错(即便不致命)总可能高于平常。
至于原因,既可能与医生对医院环境陌生有关,也可能与团队配合、医生及医患间交流不到位有关。
当然,医院的三级查房制度(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也能最大化的减少低年资住院医生医疗差错的发生。
《一世好命:病人会犯的十大错误》(You Bet Your Life!: The 10 Mistakes Every Patient Makes)一书的作者 Trisha Torrey,曾是一名淋巴瘤患者。
对于「七月效应」这回事,她直言不讳的说道「这是常识,无可辩驳!」
「七月的医院是个诡异之地,从医生到护士、药剂师,处处涌动着新人。」
国内的情况如何?
国内情况如何?我倒从未听到类似说法。
当然,国内目前尚无此方面大型研究,也无从验证新住院医生进入临床工作后,是否会降低医疗服务质量。
有数据显示,到 2018 年年末中国卫生技术人员有 950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358 万人,注册护士 412 万人。相比于 2017 年,卫生技术人员增加 51 万人。医师、护士分别增加 23 万人、33 万人,分别增长 6.87%,8.71%。
这群初来乍到、经验不多的稚嫩医生和护士们,能否立即担当治病救人的重任呢?这的确值得思考。
医院是生机希望之地,也是死讯降临之所。呱呱坠地的小生命,大多降生于医院的产床;膏肓离世的人们,不少逝于医院的病床。
对很多人而言,医院是最不想抵临的场所。事与愿违的是,医院是一处全年无休、时刻待命的地方,时刻都会有病人前来就诊入住。
从医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工作风格、思考方式与其他行业存在显著不同。它面对的不是订单报表、上司脸色,而是生命。
阿图医生就曾说过,「我们从事的是与疾病作斗争的工作,可并不是直接就跟基因或细胞互动,而是跟有血有肉的人打交道。正因为这样,医学才显得如此复杂多变、富有魅力。」
很多医生也直言,走上医学道路,等于走上一条「不归路」。
颇有辛酸意味的话语,道明了医生成长的本质,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从教训中学习,不犯低级错误……
人们可以尽力维护自身的健康,却也难以断定何时身体这部复杂机器,是否会抛锚罢工。
因此,如若身体不适、亟需入院,也别因为数字禁忌、「七月效应」之类的而一味拖延噢。
作者薄禄龙,医学博士,医学科普作者。本文摘编自作者图书《医路潜行:大医院 小医生》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策划:gyouza
参考文献:
1、Buchwald D, Komaroff AL, Cook EF, Epstein AM. Indirect costs for medical education. Is there a July phenomenon?. Arch Intern Med. 1989;149(4):765-768.
2、Phillips DP, Barker GE. A July spike in fatal medication errors: a possible effect of new medical residents. J Gen Intern Med. 2010;25(8):774-779. doi:10.1007/s11606-010-1356-3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