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换季,天气闷热不说,烦人的妇科病也容易找上门。
虽然很多姐妹都非常害怕妇科检查,但有不舒服的时候,这种检查又真的跑不掉。因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就决定了,我们的阴道更容易发生炎症。
由于女性外阴阴道与尿道(阴道与尿道不是一个管道哦)、肛门挨得特别近,局部又比较潮湿,阴道炎几乎是每个女性躲不过的小困扰。
这病不挑年龄,上至 80、90 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宝宝,都可能患病。
而中青年女性,由于性生活比较活跃,更是阴道炎的高危人群!
阴道炎有啥表现
真的有妇科问题,往往首先反应在内裤上,内裤上的分泌物,往往能反应阴道的健康状态,我们把正常和不正常的分泌物,给大家模拟了出来。
下面这些图片尽管放心看,不是真的那啥啥(可以留言猜猜我们都是用什么东西模拟的
)
这种白带常见于月经刚刚结束不久,量不多,基本不会在内裤上留下痕迹,没有气味、也没有黏黏的感觉,是最符合大家认知的正常白带。
下面我们要说的几种情况,是很容易被人误会的。
这种白带常见于排卵期,一般是透明的,会像鸡蛋清那样“拉丝”,我们看到的时候会稍微偏黄、偏白,都正常。
因为量有点多,有点黏乎乎,很多人会觉得不正常。其实这是排卵期最正常不过的白带了。
偶尔,这个阶段白带中会带一点血丝。没有瘙痒疼痛症状就不需要处理,正常清洁即可。
快来月经的时候常出现这种有微酸味、汗味的白带,量比排卵期少一些,但更黏一些,感觉上像是被“浓缩”了。
我们看到的时候,会有白色或浅浅的淡黄色,细闻起来可能有酸味、汗味,但跟阴道炎时的腥臭味是有明显区别的。
在月经初期和月经快结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有这种浅褐色,略有些粘稠的分泌物,没有腹痛等情况,一般不需要担心。
但如果持续时间长,或者不在月经前后出现,那就要当心了。
阴道分泌物异常
不同的病原菌感染,就有不同的阴道炎表现,我们常见的有三种: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分泌物表现为白色稠厚,呈凝乳状或豆腐渣样。且瘙痒症状明显,大多数人都是因为瘙痒难忍去医院就诊的。
●细菌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特点是白色,稀薄,表现和滴虫性阴道炎相似,但无泡沫样改变,且带有鱼腥臭味。
●滴虫性阴道炎的阴道分泌物表现为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
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就必须到医院去检查了。
平时我们去医院查的白带常规一般都包含了以上三种病原菌检查。
当你拿到白带化验单一看,滴虫(+)或者滴虫阳性,那这就代表是有滴虫感染,说明你可能就是患滴虫性阴道炎了。
同理,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霉菌那一栏后面就是(+或者++),(-)代表没有感染。
下面这张报告单滴虫和霉菌都是(-),代表没有感染。
现在,大家应该能够大致了解常见的阴道炎发病情况了吧。
出现阴道炎了怎么办?
怀疑阴道有问题的话,大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很多女性都对妇科检查有抗拒,在症状轻微或是能够忍耐的情况下,不愿意到医院检查。会选择自行清洗,甚至买一些常用洗液,自行“治疗”。
但是这里划重点:阴道炎大概率是病原体感染所致,不管是清水还是外面买的洗液,都不能有效“治疗”哦~
拿霉菌性阴道炎举例,医生给你用药之后,到底有没有有效抑制霉菌,是要再次上检查床取样检查的。
而如果你自己用洗液洗,也许症状是减轻了,但很可能病原体还在哦~
如何预防
平时我们能做的包含以下几点:
勤换内裤
内裤是我们用于遮挡外界细菌侵入的一个屏障,因此一定要保证屏障的干净。所以我们要做到内裤每日一换,且尽量置于阳光下暴晒;尽量使用纯棉内裤,保证舒适透气。
浴巾也是一样要常洗,多晒。比如阴湿的浴巾容易滋生霉菌,在我们用浴巾擦私处的时候,霉菌就会传到阴道,引起霉菌性阴道炎。
保持性生活干净
建议性生活前,夫妻双方都好好洗个澡哦~
不仅为了更好的体验,更是为了两位的健康。
性生活后也不要只卫生纸擦一擦了事。
建议好好洗洗私处。还是那个原因:我们女性的私处容易潮湿,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病原菌,所以要注意保持私处的洁净,干燥。
每天洗洗外阴,但不要冲洗阴道
长期阴道冲洗,可使阴道的 PH 值升高,使得环境遭到破坏,不利于好的细菌生长(比如乳酸杆菌),一旦坏的细菌疯狂生长(比如厌氧菌),就会导致细菌性阴道病。
这就是为啥有些人说自己天天清洗阴道居然还会得阴道炎的原因!
因此,不要再认为洗洗更健康啦。如果平时有清洗的习惯,建议只冲洗外阴,不要冲洗阴道哦~
避免以下行为
避免或减少使用公共浴池、浴盆、游泳池等。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有些病原菌在你抵抗力强的时候不会引起炎症,但一旦免疫能力下降的时候,它就会疯狂生长,导致炎症的发生。所谓欺软怕硬就是这样的。
所以,锻炼不仅可以保持身材,还可以预防疾病哦~
最后,希望各位妈妈都能远离阴道炎的困扰,爱健康,爱自己~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混合性阴道炎诊治专家共识(202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1518.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1,56(1):7-10.
[3]谢幸、孔北华、段涛等.妇产科学,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