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10月17日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目前,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一起来关注。
《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达16.4%。肥胖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6—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我国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以下特点: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于女性;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为70—74岁;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方地区普遍高于南方地区;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较高,男性则相反。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如何减肥更科学 权威指南来支招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为我国第六大致死致残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到底该如何科学减肥?这部权威指南对规范我国肥胖症临床诊疗又有哪些作用呢?
《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明确了肥胖症的治疗原则,指出肥胖症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蓄积在体内过多的脂肪,降低肥胖症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而在减重过程中,需关注脱水、肌少症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建议每3—6个月,对减重效果和代谢指标进行评估。对于大多数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可设定为在3—6个月之内,至少将体重降低5%—15%并维持;对于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则可设定更高的减重目标。
肥胖症的病因复杂,因此,干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心理干预、运动干预、临床营养治疗、药物治疗等。《指南》指出,对于肥胖症的诊断和治疗,应当积极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