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协和青年创新营
医工交叉进行时
“协和青年创新营”培训项目(第一期)精彩回顾
为激励更多青年积极投身医学创新事业,全面提升医院青年创新转化能力,促进成果转化落地。2023年7月2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团委&青年工作部、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主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北京协和医学基金会、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教育处、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指导和支持的“协和青年创新营”培训项目(第一期)启动。
在继开班仪式和先导课程之后,医工交叉专项课程通过邀请工科领域创新导师至我院授课、交流,使医学青年了解各类工科前沿技术,探寻未来工作创新融合的“突破点”。2023年11月24日,医工交叉专项课程的最后一次课程《脑血管磁共振管壁成像》由协和青年创新营与放射科联合主办。团青青创项目组带您回顾精彩内容——
第十课
脑血管磁共振管壁成像
2023年11月24日15:00-16:00,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赵锡海副教授以缺血性脑卒中为切入点,由临床需求到基础研究再到技术实现,由浅入深地剖析了血管壁成像在临床、科研等领域的重要价值和潜在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本质就是脑供血血管因各种原因狭窄、闭塞,进而引发供血区域的缺血损害。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脑供血血管自身管壁异常,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而这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破裂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虽然病理学证据已证明斑块内出血、脂质核坏死、纤维帽破裂、斑块炎症和新生血管是提示易损斑块的关键指标,但当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对这些改变的显示效果有限。因此当前的指南还是从狭窄率和症状出发,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MRI血管壁成像最早出现于上世纪末,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以下进展:1.成像方式由2D转为3D,极大地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像质量。2.黑血技术的不断迭代,当前的主流的MSDE、DENTA序列可以实现快速、低伪影的成像。3.杂交成像,目前制约MRI临床应用的一个原因就是扫描时间较长,杂交成像可以实现一次弛豫过程获得多种加权图像,为高效、高配准精度的血管壁成像提供了可能。4.定量成像,以mapping序列为代表,可弥补人眼对病灶内部异质性分析的局限性。5.线圈设计的开发,基于临床需求与线圈工程师共同设计增加线圈覆盖范围,增加舒适度。6.图像后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引入和对新成像技术的适配,将提高阅片效率。”
此外,赵锡海副教授还介绍了自己所在的团队在MRI血管壁成像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用于易损斑块诊断、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指导临床决策、药物疗效监测、疾病自然史研究等。其中,他着重介绍了鉴别易损斑块的CARE-II临床队列和监测他汀类药物疗效的REALM临床队列,为学员们开拓了视野,带来启发。
课后,赵锡海副教授与放射科医生就MRI血管壁成像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医工双方从临床需求和技术实现的不同角度深入交流,双方期待日后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协和青年创新营”第一期的医工交叉专项课程已全部结束,所有课程均已上线北京协和医院自主学习平台,学员们可登录后在最新课程→协和青年创新营专项课程,或课件资源→团委&青年工作部→专项课程文件夹中找到课程进行反复学习。感兴趣的青年同志们请持续关注团青公众号“医学新青年”,关注首期“协和青年创新营”的游学课程。
文字:张深博 罗涵青
编辑:邹垚
责编:赵潺 罗欣
长按
关注我们
投稿邮箱: newdoctor201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