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体医融合,战胜卒中。”
科学运动预防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两大类。脑卒中是人们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脑卒中可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过量饮酒、脑卒中、超重、心理因素、不合理膳食,还有就是运动缺乏。
国内外研究表明适量运动不但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病、卒中、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适量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还可以改善睡眠。
所有的运动要讲究科学。运动持续时间应该从每次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每周运动次数从1次逐渐增加到5次。5岁~17岁人群进行每天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每周3次较高强度运动。18岁以上人群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每周进行2天大肌群抗阻运动。老年人群则每周至少3天提高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的活动。
朱良付说,定期锻炼可以提高最大耗氧量、控制血脂,降低静息心率,减少肥胖,降低血压(部分人群),延长寿命,提高心肌力量和效率,减少某些癌症风险,增加慢波睡眠,增强免疫功能,控制血糖,减少消极情绪等,益处多多。卒中重在预防,健康生活方式可大幅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养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另外,有相关疾病的卒中患者,如高血压病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坚持遵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高脂血症患者应控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坚持遵照医嘱服用降血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应按照医生建议,采取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措施控制血糖;心脏病(包括心房颤动)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卒中“盯上”了年轻人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指出,中国卒中首次发病年龄构成中,40岁至64岁年龄段占比超过66%,年轻化趋势明显。而且新发卒中患者中,40岁以下人群占到了十分之一。
朱良付说,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30多岁就患上脑血管疾病的青年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常说的“卒中”,已经“盯上”了该类人群。除了心源性疾病和血管畸形等因素外,这与青年人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 脂血症等疾病的患病年龄都在前移;另一方面是很多年轻人生活方式不规律,导致青年卒中的发生。
朱良付举例说,有位男性患者,34岁已经中风两次。他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疾病,存在肥胖、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的情况,不接受家人及医务人员的科学健康宣教。如果这位患者不提升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话,卒中可能还会突然降临。目前,卒中的年轻化趋势已经不容忽视,年轻人应该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危险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卒中,保护自己的健康和未来。
朱良付提醒,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一旦发生身体不适,通过“中风120”可以快速分辨。“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如果自己或他人突然出现以上任何一个症状,则有可能是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卒中防治一直在行动
“卒中防治科普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一直在行动。”在义诊现场,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总护士长冯英璞对记者说。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护理团队于2021年7月份成立“科普助力脑健康工作室”,在冯英璞带领下,开展以脑卒中预防为中心的短视频科普宣传。系列视频节目取名为《科普话聊三人行》,主要通过聊天的方式,采用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炼的知识点,向大众传播卒中相关科普知识。
河南省人民医院是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配备国内首创“一站式多模态影像卒中救治平台”,旨在用最短的路径和稳定的手术系统,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打造全新诊疗模式,首次将“DPT”(脑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血管穿刺成功所用时间)缩短至15分钟,达国际一流水平。
责编:郭娅妮
审核:李伟强
终审:郜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