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化名,41岁)接触“网红抗衰物”二甲双胍好几年了,但最近朋友圈刷到的消息却让他慌了神,急忙向邻居王医生求助。
“老王,听说二甲双胍吃了伤身体,有这回事吗?”面对陆元的困惑,王医生解释,“你指的是复旦大学新研究吧?有这个说法,但还只停留在动物实验。”
研究显示,对年轻线虫、老年线虫分别补充二甲双胍,后者的生存期缩短22.2%,健康活力也大大下降。王医生继续补充,二甲双胍在抗衰圈流行,但适用性并没有严格评估过,长期“另作他用”肯定还是大有隐患的。
当前,NAD+制品、二甲双胍等接连翻车,诸如高压氧、长寿菌、创新中药等则在抗衰圈呼声渐高,面对全球16.7%的人口将迈入65岁老龄大关,真正可靠、有效的“下一代抗衰科技”,究竟花落谁家?
01:“网红抗衰物”接连翻车
二甲双胍被传得神乎其技,离不开哈佛教授David Sinclair、ChatGPT之父Sam Altman等名人的“代言”。他们将其列入日常抗衰补剂清单中,还在公开采访中,次分享使用后在生理年龄、精力状态、肌肉质量方面发生的“奇妙变化”。
自登上神坛后,二甲双胍的“翻车事迹”是一件接着一件。
除了伤身,今年初韩国科学家在《Nature》子刊发表论文,称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将损害老年时期的记忆力、学习力和认知能力;浙江大学医学院也发现,即使低剂量,也会诱发小鼠肾脏损害,增加病变的风险。
对此众医学人士声明,二甲双胍并不是真正的衰老干预物,更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遵照处方、对症使用才是科学之道。
“网红抗衰物”并非灵丹,但需求却不断扩大。有机构预测,全球相关市场将从2019年的1915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421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1%,无数初老群体翘首以盼。
相比外源合成的科技狠活,近两年,学术界与市场逐渐将目光转向非侵入式的高压氧器械、源自人体的AKK肠微生物等。
02:新兴“长寿菌”,更适合中国人?
不同于二甲双胍的意外“擦边”抗衰,AKK不仅在3000项研究中交出亮眼成绩,还在《Nature》等权威期刊通过衰老干预的有效实验数据,被学术界称为“长寿菌”。
2019年,西班牙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早衰小鼠肠道中AKK的含量较健康小鼠更低,而通过对前者及时补充AKK,平均健康生存期拉长了13.5%。
随后,日本科学家又对160名百岁尊者、112名85-89岁老年人、47名21-55岁成年人的肠道生态进行分析,发现精神充沛、活动自如的百岁老人拥有样性更高的微生物群落,其中AKK的丰富最为突出。
作为抗衰新星,AKK在获得大规模实验数据支撑后,市场热度也随之日渐高涨。
2022年,我国首家综合衰老干预中心时光派TIMCURE前往“三大长寿之乡”——江苏如皋,进行研究探索,在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等机构的支持下,时光派与当地百位百岁老人密切合作,成功筛选并培育出专利AKK001在内的10个“长寿菌”株。
面对老龄化浪潮席卷,科研团队加快推进厌氧培育技术的攻克,终于在2023年底实现了AKK001的全球首个商业化量产。而“长寿菌”率先在中国落地,也由此揭开了中国打破欧美对抗衰科技垄断的序幕。
随着国内科学家掌握AKK001的量产技术,知名港企TimeShop率先与时光派达成菌株原料合作,落地民用口服版制品。据悉,由诺奖科学家Jeffery C.Hall指导的研发团队,将配方含量升级至300亿水平,每日20元的性价比也被业内评价——“造福华人健康衰老”。
03:千亿市场仍在激烈角逐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全球衰老干预市场规模目前已达到2503亿美元。千亿市场中,不止是学者和消费者,各路投资大军正蜂拥而入。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ChatGPT创始人Sam Altman亲身接触抗衰科技后,豪掷1.8亿美元投资长寿科技公司,他直言,“希望有朝一日能用上自己研发的疗法”。新加坡、日本等重度老龄化国家,官方每年最高投资3万亿日元用于产品研发,干预全民衰老速度。
刚刚落幕不久的第五届亚洲最大衰老干预论坛上,主办方时光派负责人透露,现场收到家跨国产业代表的AKK001原料合作申请,来自中国长寿之乡的“长寿菌”,已在悄然中登上了出海的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