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两会热词。开年以来“杭州六小龙”(云深处、宇树科技、深度求索、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火爆出圈,一时网上出现不少揭秘其如何炼成的文章,甚至诞生了“追问体”:为何“杭州六小龙”没有诞生在xx?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无论是揭秘还是追问,指向的都是对创新的追根究底。来自 阿里研究院、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的两位专家——汪源、包海波,试图从业界观察的角度结合学界思考,解开“杭州六小龙”的崛起密码。
◆ 用开源的技术、复杂的场景倒逼技术创新
◆ 终极价值在于构建“低摩擦创新生态”
◆ “榕树式”聚变裂变效应
◆ 突破传统“以代码为核心”的局限
◆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也许就击穿了时代认知的壁垒
◆ 当制度设计聚焦降低要素流动阻力,市场自会孕育创新奇迹
/ 以下为正文内容 /
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从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演进,开源模式成为撬动产业变革的关键密钥。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企业群的异军突起,体现了开源发展模式和开放创新环境的强大影响力。开源理念与创新范式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开了广阔路径。
一 |人工智能发展的开源模式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不仅意味着我国高科技企业实现了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更彰显了开源创新模式的重要作用。开源创新让“千行百业用得起”先进技术,加快了产业大规模应用的步伐。
1.技术与场景开源:产业演化的双螺旋基因
DeepSeek、宇树机器人等构建了“技术开源”和“场景多元”的双螺旋发展机制,借助“用开源的技术、复杂的场景倒逼技术创新”,大大加快了产品迭代速度,这是杭州科创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图源上观新闻
回首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和互联网革命,“关键适用技术”的突破带来商业模式创新,让低成本、高性能的创新产品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推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向产业革命转化。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与场景双开源,使大模型能力快速渗透至云计算、通信、医疗、教育、金融等众多场景,推动了“人工智能”走向“人工智能+”,引发了“万物皆可接入”的产业热潮。
2.环境开源:制度创新的“阳光雨露”
新制度经济学奠基人诺斯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上海“高效办成一件事”、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等,降低了企业在政府沟通、事务办理方面的时间成本,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提供了“阳光雨露”般的服务环境和全方位、全过程政策支持。
在杭州,有的科创企业300万扶持资金8分钟到账,有些人才去办相关证件而服务人员顺便帮助把小孩上学问题都给解决了。相关部门还会根据人工智能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精准引进软件、机械等配套领域人才。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初创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专心搞研究。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政府角色的转变,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紧密结合。杭州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办事周到”的服务理念,深圳将“非必要不干扰”写入地方立法,上海建立“人工智能企业白名单”动态管理制度。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国内外优秀人才和高水平科创资本,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制度开源的终极价值,在于构建“低摩擦创新生态”, 科技型企业群体性崛起印证了:当制度设计聚焦降低要素流动阻力,市场自会孕育创新奇迹。
图源上观新闻
3.生态开源:充满活力的“热带雨林”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创新型城市,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城市创新“热带雨林”,走出了高水平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杭州高新区、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浙江大学、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与深度求索、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灵伴科技等形成“学术极核—产业平台—企业群落”的共生系统。同时,培养出了海归系、浙大系、阿里系、新浙商系的四支创新创业重要力量,形成了“榕树式”聚变裂变效应。 先进制造形成突出的集群优势,机器人生产已形成百公里产业圈,伺服电机来自宁波的企业,铝合金骨架由台州模具企业定制,整套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比欧美国家快4倍。
二|面对人工智能开源浪潮,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1.坚持开源理念,推动人工智能革命走向纵深
开源理念的背后是“技术平权”。开源可以促进多元主体有机会积极参与技术的进步,带动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互联网时代促进了信息不对称的消除,减少了中间环节,让所有群体共同参与。在人工智能时代,新的开源浪潮为企业与个人提供了同一起跑线的机会,让人人都拥有创新创业的可能。要坚持开源理念,推动认知平权、技术平权、市场参与平权,鼓励全社会参与“人工智能+”,支持创新创业,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和市场力量,促进人工智能从科技革命向产业革命、商业革命演化,进而推动经济社会进步。
2.发展开放科学,促进全球高水平科研合作
“人工智能不是工具的革命,而是科学革命的工具”。人工智能时代,开源的科研方式催生了开放科学的出现,加速了科学革命的进程。当前全球科研体系日益固化,全球科研合作面临诸多壁垒,而开放科学通过重新定义科研协作模式与资源共享机制,推动科学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基于人工智能的开放科学范式,突破传统“以代码为核心”的局限,打破学科界限,发展为“科技资源全面开放”。可以根据开放科学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创造力,把人工智能作为我国参与全球科研合作的通用语言,推进全球科研生产力重构,加强全球顶级科研机构、跨国公司、科创基金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
图源上观新闻
3.加强政策支持,构建产业大发展新格局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依托于开放环境与开源公共服务的有力支撑。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引导科技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适应开源特性的监管沙盒机制,支持新技术新模式先行先试。 有时候,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也许就击穿了时代认知的壁垒。
建立“技术开源+场景多元”双轮驱动机制,对大模型进行轻量化改造和行业定制化开发,促进千行百业人工智能化转型。组建行业级数据共享联盟,制定场景数据分级开放目录,加速数据要素流动。重点推进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加快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金融链和政策链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加快崛起,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