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源创新到开放创新(一周科技观察)
创始人
2025-03-24 12:45:48

从开源创新到开放创新(一周科技观察)

谷业凯 《人民日报》(2025年03月24日第 19 版)

日前,阿里通义实验室发布了一款新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推断视频中人物的情绪状态,并描述他们的衣服和周围环境。数据显示,阿里通义开源模型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0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和闭源人工智能模型不同,开源模型允许用户自由使用,也能自己下载部署,使得用户能够以低成本获取大模型。这既有利于技术扩散,也能加快人工智能创新的步伐。开源是这轮人工智能创新浪潮的热词,也是关键词。

数字时代,万物互联。技术开源和产业开放彼此衔接、相互支撑。近年来,从开源软件到开源硬件、开源设计,开源已从代码共享迈向实体创新,成为一种新的创新模式。

我国机器人公司傅利叶智能上周宣布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首批上线超3万条高质量真机训练数据,包含多种自由度灵巧手的训练数据及专门针对手部任务的模仿学习数据等。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来说,有的初创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调试代码、测试技术,后来却发现只是重复别人早已走过的路,开源恰恰有助于降低试错成本,在汇聚众智、多方协同中实现技术的迭代演进。

后空翻、回旋踢、深蹲……最近,人形机器人不仅在“拟人”方面多有进展,还很可能“快人一步”,做点人类做不到的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计划,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搭载重型运载火箭“星舰”,在2026年底登陆火星。如果登陆顺利,载人火星任务最早可能在2029年实施。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上天入地”的新闻实在不少。太空采矿,这个以往科幻小说和电影里出现的场景,也逐步走向现实。前不久,我国首台太空采矿机器人在中国矿业大学诞生,这台拥有三个轮足和三个爪足的机器人被设计为既能适应太空的微重力环境,还能在坑洼不平的小行星表面行走。

如果说“星辰大海”意味着科学研究正向极宏观拓展,那么厚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的单原子层金属,则体现出科学研究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的新趋势。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三维世界造出了“二维金属”,这一开创性的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未来有望在超微型低功耗晶体管、高频器件、柔性显示等领域应用。

上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去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这三大全球知识产权注册体系的申请量都实现了正增长。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愿意在全球市场推广其技术和产品,知识产权国际流动依然活跃。

从开源创新到开放创新,恰恰说明了“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创新要素更具有开放性、流动性,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这既是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引爆“电荒” 韩国电池三巨... 几年前,由电动汽车引爆的锂电产能竞赛仍历历在目,如今电动汽车市场增速趋缓,一场似曾相识的锂电产能倍增...
乌镇峰会|从大厂到新玩家,AI...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以下简称“乌镇峰会”)落下帷幕,恰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
湖州发力具身智能赛道,前三季度... 湖州市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产业投资对接会近日召开,具身智能产业链头部公司、知名专家学者、资...
镜头为笔光影为墨 两岸青年书写... 中新社武汉11月9日电 (记者 马芙蓉)第十一届“金飞燕”海峡两岸微电影微视频大赛嘉年华暨创享聚场9...
原创 许... 许久不露面的马斯克,在镜头前一脸老态,做出三个AI预测! 前几个月,想要大干一场的马斯克,在碰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