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发帖称“教师霸凌学生” 法院:家长侵犯学校名誉权,应道歉并赔偿
创始人
2025-04-23 20:18:39

家长在网上发文称教师霸凌学生、学校存在权钱交易,却无法提供证据。法院认为,家长的行为侵犯学校名誉权,应承担侵权责任。

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该案例为其中之一。最高法提到,家长对学校教育管理活动的监督,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家校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家长的监督应依据事实和法律,保持在合理合法限度内。

▲资料图片 图据图虫创意

案例中提到,张某某的儿子在某小学就读。张某某认为其儿子在校期间,学校教师存在霸凌、孤立行为,遂不断在多个社交媒体发布文字和视频,控诉某小学的教师孤立、霸凌孩子,及该校存在权钱交易、违规招生、迫害优秀教师等情况,言辞激烈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某小学认为张某某虚构事实,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具有明显误导性,严重侵犯学校的名誉权,遂以张某某为被告诉至人民法院,要求张某某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学校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审理法院认为,张某某在公开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针对某小学的文章与视频,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之前经张某某多次投诉,校方、教委进行调查核实后,张某某所反映的问题不属实。诉讼中,张某某亦无其他证据证明某小学存在张某某所称的行为。故张某某通过网络公共平台发布包含侮辱性言辞的涉案内容,且对于言论中涉及的内容未能提交证据证明其客观真实,构成侮辱诽谤。该内容被广泛浏览传播,势必导致某小学社会评价降低,侵犯某小学名誉权。综上,审理法院判决张某某向某小学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

最高法在解读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家长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具有对学校教育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监督及合法维权的权利。但是,当家长不认可学校的教育方式与相关部门的处理结果时,应当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保证所述内容理性、客观、真实,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本案明确了家长对学校管理教育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边界,对于构建良好家校关系具有引导意义。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刘亚洲

编辑 张莉 责编 官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红... 在这场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中,局势正快速发生变化,让人倍感忧虑。近期,位于哈尔科夫州的重要城市库...
到乌镇,见未来!下一站剑指“A...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于11月9日落下帷幕。11月10日,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竞相来到水乡...
AI玩具看着很美,但离成功还很... 作者 |蓝鲨财经社 简安 “所有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这句话在当下AI浪潮下重新得到印证,其...
原创 基... 内容提要 2025年,生成式AI工具的突破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了新可能。文章提出一种基于Deep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