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大家,现在你在电脑上常用哪个浏览器?
为了适应 AI,提升使用效率,国产浏览器今年都在升级产品,让产品发生变化,比如夸克把传统的搜索框变成了“ AI 超级框”,承载的功能要更加丰富。
QQ 浏览器推出了 Qbot,界面更简洁,而且办公还特别好使。
360 浏览器主页是这样。好吧,虽然 360 浏览器看上去没变,但在功能上还是为 AI 做出了升级。
那么哪个国产浏览器的 AI 功能更好用,或者说,哪个浏览器更适合屏幕前的你用呢?
这是夸克浏览器与 AI 对话的超级框,如果打开其他网页,还可以选择右上角的总结或者是这个悬浮球与 AI 交互。
在超级框,除了输入文字,可以上传文件、上传图片或者截图搜索,还可以选择深度搜索或者深度研究。
不过夸克的截图功能不稳定,时而隐藏当前窗口,时而不隐藏。
QQ 浏览器也是类似的布局,但是搜索框保留了其他的搜索引擎,在我们体验时,只有高考通这个智能体,其他话题或 AI 功能都会引导用户打开右上角的 QBot。
主页的对话框支持文件以及截图搜索,但是不支持图片,图片在打开右上角 Qbot 又是支持的,这个截图功能默认截取当前页面,你需要多操作一步才能隐藏当前窗口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用 QQ 浏览器搜索时会默认拉起AI对话,这需要用户适应。
而 360 浏览器的默认主页是眼花缭乱的360网址导航,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推广。
即使新建一个空白栏,主页还是这样,推广内容从短剧变成了页游,在游戏推广下方,才是 AI 功能。
更改页面布局,可以隐藏AI功能,但就是无法隐藏广告。
我给大家翻译翻译产品经理的思路:那就是无论如何,广告不能少(声音:收入不能少)。
360 浏览器也在右上角加入了纳米搜索的插件,而在左边导航栏,有更多的 AI 功能,点击AI搜索,是进入纳米搜索的主页,你只需要将它设为主页,理论上跟夸克和 QQ 浏览器就一样了。
但因为纳米搜索是一个网页,所以这里它不支持截图,360 浏览器的截图方式是打开右上角纳米 AI 对话框,才有相关选项。
360 还有知识库,而 AI 图片和 AI 视频,其实都导向 360 办公,这里就是收费 AI 工具了。
整个我们能看到 360 拧巴的一面,一方面,360 浏览器在改变,让自己 AI 化,但另一方面,为了搞钱,它还保留了传统浏览器的特色,牺牲了一些用户体验。
坦白讲,我不是很看好 360 浏览器这种举棋不定,既要还要的产品策略,借用海贼王顶上战争白胡子的一句台词,如果你还是旧时代的残党,那么在新的时代你又怎么称王呢。
而夸克和 QQ 浏览器,从用户界面到AI更多功能可以免费使用,相比 360,阿里和腾讯更加财大气粗,愿意为了获取用户,牺牲效益,但 360 浏览器没有这样的魄力,毕竟算力成本很高。
这可能就是“原生家庭”对软件的影响,360 浏览器仿佛一个拧巴,踌躇,囊中羞涩的人,试图去改变,但不得不纠结碎银几两。
办公是三款软件共同发力的方向,不对,应该说是所有 toC 的 AI 应用发力的方向。
不过,QQ 浏览器很多的文档功能都在死磕 PDF,像是 PDF 瘦身、PDF 设置密码、PDF 水印、PDF 签名和图章,除了万能文档转换支持多种文档格式,剩余功能也仅支持 PDF和 Word。
在腾讯内部,PDF 是不是最重要的文档,腾讯的工作人员可以来解释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QQ 浏览器目前的万能文档转换是限时免费。
那相对的,更早 AI 化的夸克支持的功能要更多,除了文档处理,还有用 AI 生图、写作、编程、记录会议等,但是,在文档转换这里,夸克是收费的。
我不是说收费不好,如果每个月花 25 元能让我月薪 3000 块的工作轻松很多,那肯定是值的,但免费本身就是一项优势。
我分别用中英文 pdf 转 Word 进行了测试,夸克和 QQ 浏览器都会存在一个问题,pdf 的页脚有时会在 Word 上占一整个空白页。
360 浏览器如果不跳转到纳米搜索网页,交互是“问问纳米”,选项则没那么多。
如果你上传了一份 PDF,想要 360 浏览器给你转换成 Word,那么它最后只能给你 PDF 转换 Word 的方案,转换这一步还是需要用户自己动手。
想要文档分析,会被引流到收费的 360 办公,想要 AI 写作,会被引流到收费的 360 办公,想要 AI 图片或 AI 视频,还是会被引流到收费的 360 办公。
360 浏览器网址栏左侧也有一个AI按钮,结果你猜怎么着。
如果 360 浏览器 AI 办公都要借助 360 办公这个网站实现,缺少浏览器本身的支持,还算浏览器的 AI 功能吗?屏幕前的大家可以把你们的观点打在弹幕上。
不过,浏览器最重要的是访问网页,在这一方面,三个浏览器做了 AI 功能的延伸。
现在的画面是用 360 浏览器打开一篇文章的页面,这里面信息包含了文章内容、图片内容,以及我看不懂的英文。
在空白处单击右键,会出现纳米 AI,然后可以看到能总结全文,也能翻译文章,但是,当它拉起对话界面,并不会主动总结,即便再选择总结网页的选项也还是没有反应,需要我选择与网页对话,手动输入总结全文的指令。
在纳米对话界面,还能让 AI 对当前网页内容生成脑图,但是它隐藏得太深了。
如果是对图片点击右键,就能对图片进行 AI 抠图、AI 消除等操作,不过该功能收费。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了,360 浏览器在空白页、图片、滑词右键,都有知识库选项,这一点,我们后面结合其他浏览器再聊。
夸克浏览器右键不会有 AI 相关选项,而是把所有AI相关操作集中在了右上角的 AI 总结,除了总结文章内容,下方还有更多选项。
在网页的交互上,QQ 浏览器使用AI功能也得点击右上方的 Qbot,可选 AI 功能不多,有总结内容、生成脑图 、网页翻译、对照翻译。
对照翻译在网页上用起来体现不了优势,但是用在文档上,我愿意称为QQ浏览器最好用的功能,尤其是用在 PDF 上。
上传英文版的 PDF 文档,QQ 浏览器会照着原文件排版,重新生成一份翻译过的文档,还有对照功能,一句对着一句翻译,这对于英文不太好,但需要英文参考资料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QQ 浏览器的开发团队,一定曾经被 PDF破大防了。
在 QQ 浏览器网页右键,跟 360 浏览器一样,也有一个“网页加入 ima 知识库”选项,不过,这是一个默认的插件功能。
屏幕前的大家大部分可能还没用过,甚至没有听过知识库类的应用,简单来说,知识库是用于知识管理的数据库,知识库可以是团队共建,可以类比于一座图书馆,如果是个人的使用,就相当于一个小本本。
知识库这类应用的代表是 Notion,Obsidian、印象笔记、Wolai 等。
不管是 360 的纳米知识库,还是腾讯的 ima 知识库,在使用方式上基本一样,你看到一篇对自己受用的文章,或者是一条有用的视频,都可以单击右键,将这个网页收藏进知识库中。
稍有不同的是,360 浏览器可以滑词把句子加入知识库,而 QQ 浏览器是把句子加入官方插件记笔记,没有“ ima 知识库”选项,在功能上没有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ima 是完全不支持网页端的,你需要下一个桌面端或手机端,纳米知识库至少可以在 360 浏览器做一些简单的编辑工作。不过,在手机端, ima 对网页的支持要更好。
腾讯和 360 这对老冤家,同样在浏览器中开始加入知识库的功能,这会成为 AI 时代一个新的趋势吗?
从发展前景来看,个人知识库在腾讯生态更有竞争力,微信公众号、微信读书都是非常适合结合知识库的场景,但现在腾讯需要将知识库框架整合进这些 App。
说到知识库,那就不得不提到合同法律文件、财报论文、技术说明文档这些常常以 PDF 形式流通的文档,QQ 浏览器是 PDF 滴神。
夸克浏览器特色功能有解题、学术搜索和 AI 代码,做题一直是夸克的擅长的领域,结合他的截图搜题,适合家长和学生使用,屏幕前的你如果是学生,应该懂的,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夸克另一项我认为具有实用价值的功能是学术搜索,在这里很方便找到一些研究资料。
比如这是我最近在琢磨的一个方向,可以看到,总结、大纲、脑图、相关事件人物和组织信息,包括图片、资料以及视频素材都有。
不管你是大学生,还是像我这样的牛马,需要找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夸克学术搜索的效率肯定比传统搜索引擎要高。
至于编程能力,由于我们同事中没有程序猿出身的,就不在这里做复杂测试了,我让它写了一个简单的网页效果,它还是能实现的,懂我意思吧。
好的,以上就是关于夸克、QQ、360 浏览器 AI 功能上的一些体验对比,其中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 QQ 浏览器的文档,尤其是 PDF 的处理能力,这些其实很适合打工人,夸克浏览器的做题、学术搜索能力,很适合在校大学生,而 360 浏览器缺少这种鲜明的特点,前面我说它像是一个拧巴,踌躇,囊中羞涩的人,但我还想加一个形容词,略显平庸。
坦白讲,浏览器现在仍然是电脑上重要的的软件,但是随着 PC 系统的 AI 化,很多搜索,都可以直接让系统级 AI 来完成,这会让我们打开浏览器的次数显著减少。
可以说,AI 让浏览器的重要性在下降,那如果再大胆一点,系统级的 AI 会不会取代浏览器呢?我不知道。
但我希望不会如此,相比 AI 呈现结果投喂式的便捷,浏览器的信息自主选择权也很重要,就像生活中,我不想每日三省吾身,早餐吃啥、中午吃啥、晚上还要思考吃啥, 但如果让我每天只能吃佛跳墙,无法选择吃烤红薯,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不希望有一天浏览器会被 AI 取代,浏览器的 AI 化,也不是它们的最后一舞。
参考资料:
夸克、360浏览器、微博、QQ浏览器、纳米ai
作者:Boooom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