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展台上, 能源行业的AI产品正从概念走向实体,它们不再是抽象的技术名词,而是可触摸、可交互的智能硬件与系统。这些产品正在悄然改变着能源的生产、调度与管理方式,为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电网的“智慧指挥官”
超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大师是国网上海电力基于光明大模型打造的一站式多域协同智能体,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调度中枢,能精准预测电网负荷、自动推送交易策略、秒级调节586台空调的用电负荷,响应精度超过96%。这套系统在上海虚拟电厂的实际运行中,50秒内就削减了300千瓦的峰值负荷,让城市电网运行更灵活高效。
工业能源的“智能管家”
施耐德电气的EcoStruxure Energy Operation电力综合运营系统是一款深度融合电力+能源+环境,实现“一体化管理”和全场景覆盖,知识图谱的智能系统,下分的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Building GPT楼宇智能运维专家,实现楼宇冷站系统无人运维,能耗直降35%;上海普陀工厂通过AI提升人均效率82%,无锡工厂实现范围一、二碳排放减量90%,成为“可持续灯塔工厂”。
面对数据中心高能耗的顽疾,施耐德SmartCool 2.0末端空调系统应运而生。它通过机器学习秒级调节制冷输出,配合数据港的全浸没式液冷技术——把服务器集群浸入氟化液,使单机柜功率密度跃升数十倍,PUE(电能利用率)降至1.09的全球领先水平,为算力中心“降温”提供了硬核方案。
卡奥斯的“能源小智”AI智能体则让能源管理变得“能对话”。工厂管理员只需用自然语言发出指令,系统便能自动诊断能效异常、生成告警工单,把复杂的碳管理简化成一次聊天。
算力与绿能的“协同引擎”
商汤临港AIDC算电协同平台联合多家企业,构建了一套“感知-预测-决策-执行”的能源调度系统。它像一位精算师,预测算力需求准确率已达88%以上,实现算力与能源的精准匹配,为全国首个5A级智算中心铺就绿色底座。
百度与南方电网共建的千卡级国产算力集群,以昆仑芯P800芯片为“心脏”,为“风电设备运检智能体”提供推理算力支持,显著缩短了故障处理周期,并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了自主可控的算力引擎。
能源现场的“手脚革命”
这些产品不仅是技术的载体,更是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的触角——当机器人攀上高压铁塔,当“能源小智”听懂管理员的每一条指令,能源的产、输、用、储,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们不改变能源的本质,却让每一度电的旅程,从此不同。
有深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