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冰箱或者烤箱等家电,仅实现了其产品功能。海尔与荣耀达成生态合作后,通过引入智能化后,烤箱会自动匹配温度,烤一份3厘米厚的西冷牛排,能一键体验米其林式大餐,甚至选哪里的牛排,哪一家的购物券便宜,由系统自动比价、抢券,完成全流程服务。
2025荣耀全球开发者大会暨AI终端生态大会近日在深圳举行。期间,以“AI重构智能终端:从场景融合到生态共创”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总裁方飞、海尔智慧家庭生态总经理张华军、Plaud合伙人&中国区CEO莫子皓、Kickstarter中国首席战略代表&高级顾问彭奕亨共同展开头脑风暴。
场景融合
AI带来更多主动服务
就在近日,荣耀发布首款“自进化AI原生手机”——荣耀Magic8系列,主打“衣食住行购,万事找YOYO”的“AI生活搭子”。
何谓自进化AI原生手机?方飞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以用户为中心,回归用户价值。从真实用户场景出发,真正创造用户价值,如双十一期间的“抢券购物”功能,不仅能帮用户真正省钱,还可跨多个平台自动完成点击、模拟用户操作等。
二是具备自进化AI能力。今年7月,YOYO支持的场景是200多个,随着荣耀Magic8的发布,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3000个,三个月时间翻了15倍。“AI能在遇到问题后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和成长,成为理解用户的智慧化伙伴。”方飞说。
三是多模态AI能力带来的形态突破。智慧化能力应该打破现有手机的形态限制,让设备能更好地感知世界,以更自由的方式与人交流互动。未来的手机将拥有具身形象,具备多模态人机交互能力;手机既是用户的具身智慧搭子,也能实现情感层面的互动交流。对未来智慧手机的畅想,荣耀将在RobotPhone上持续探索实践。
围绕创造用户价值,张华军坦言,很多用户购买了海尔产品却一直没联网,因为不清楚联网到底能做什么。而随着AI时代到来,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不应让用户操心如何控制家电或者叫智能家居,而应该让整个家电或智能家居主动为人服务。
海尔新推出的产品冰箱、烟机、烤箱中都植入了“AI电源”。过去,食材放入冰箱后,只能提醒用户是否过期,而现在,通过与荣耀生态的结合,把自动补货直连购物平台的链路打通了,不仅让家电变得更聪明,还能够洞察、理解,变成服务用户生活的核心产品。
莫子皓也同样感受到,大模型的引入,让产品智能化有了新的飞跃。公司最初想做一款录音笔,过去说话很难被机器理解,更别说反过来为人类服务。而有了大模型,录音的本质发生了变化——它既输出内容,也在为大模型输入内容。
莫子皓得出一个结论,移动互联网与大模型时代的核心差异在于,前者聚焦的是收集用户输入,如浏览偏好、收藏内容、购买记录,目的是投放广告;而后者更关注用户输出,例如在代码编写场景中,通过用户写出的代码可精准提供辅助;在采访等录音场景中,仅需几分钟的用户输出就能判断其专业水平。大模型通过持续观察用户在工作场景中的输出,能精准掌握用户能力,进而提供针对性服务。
“大家喜欢用‘Agent(智能体)’,但我更倾向用‘Agency(主动性)’这个词。”莫子皓说,主动性来源于对环境的观测——比如荣耀RobotPhone的摄像头为什么会转来转去,因为手机不能动,摄像头只能看一边,但现在可以旋转,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同样的,录音过程中,不只是收集语音信息,语音信息里有情绪、内容、环境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可以提供主动提供服务。
生态共创
打破“围墙花园”转向“热带雨林”
会上,多位嘉宾谈到,要实现从智慧家庭到智慧生活的跨越,必然需要打破“围墙花园”式的封闭模式,共建“热带雨林”生态。
分工就显得非常重要。张华军认为,海尔作为专注于智慧家庭领域的企业,投入巨大资源自研通用大模型意义不大。重心应该是做好智慧家居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再通过与荣耀这样的生态伙伴协同,才能在开放互联的时代,把效率和用户体验推向极致。
彭奕亨则提到,新硬件产品里有一个重要特点:在软件付费等整个生态构建上就规划好。“之前的一些智能硬件,软件只是硬件产品的一个工具,用户不会单独为软件或生态带来的价值付费。但现在不一样,正如Plaud本身的软件里有很多付费者。再比如,3D打印机里的拓竹,有它自己的MakeWord生态,用户又产生了新粘性。”彭奕亨说。
彭奕亨表示,AI提升软件定义硬件能力,催生出与场景深度匹配的新硬件形态;用户对硬件及后续服务付费的接受度提高,推动硬件用户生命周期价值上升,进而催生创新机会,未来可能迎来硬件“物种大爆发”。
荣耀也宣布启动“合作伙伴扶持计划”,以IoT连接永久免费、AI模组最优定价等策略,降低生态参与门槛。截至目前,荣耀已与超200家生态伙伴达成合作,覆盖硬件、内容、服务、平台等多类主体,逐步形成“树干-枝叶”式协同机制——荣耀作为“树干”夯实技术根基,伙伴作为“枝叶”拓展场景与服务。
方飞进一步解释,如荣耀CEO李健所说,要做好AI生态大树的“树干”。“干”在于要核心向下整合芯片、算法等“根系”资源,向上做好场景、服务等,核心生态位是:以AI连接万物,以生态共创未来。
南方+记者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