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第一反应是担心错过火车耽误工作,这是典型的工业时代隐喻。
而当我们某天醒来变成猪妞,因为赖床而被家人批评时,可能会反击:“我是仙女,仙女不用上学!”这就属于后现代寓言了,并且和卡夫卡的大变活人有着内在关联的旨趣——前者至少还想着抵抗并且明晃晃地进行批判,后者直接躺平可谓装的力气都没了。
猪妞是谁?是中文互联网急需给出名词解释的文化新宠。它是短视频上,以荷兰猪为原型用AI工具制作的卡通内容。经典造型是背后有对小翅膀,口头禅是“仙女下凡”,最爱的食物是火鸡面。社会关系简单,猪妞爸爸妈妈是标准华裔精英长相,闺蜜则和猪妞一样是荷兰猪。日常反驳型人格,爱说“那咋啦”,最爱的娱乐是玩手机和闺蜜续聊天火花。
和经典卡通角色相比,猪妞的出身并不依赖原创IP。相反,它的形象和剧情是用户需求与AI工具互相拟合的结果。乍一看,猪妞视频的火爆是大家集体幼化,班也不上、学也要逃,穿得花枝招展在床上暴食火鸡面。但从社学会冲突理论来分析,把猪妞炸了烤了卤了的剧情,又似对原生家庭伤害、社会信任崩塌的极端符号转码。
猪妞的世界,是幼儿童话和社会残酷的两个极端。童话到,猪妞可以肆意妄为而不被爸妈批评,用可爱应对一切。残酷到,猪妞和她闺蜜动不动就被家人烤来吃,仿佛和华农兄弟的竹鼠无别。
在两个极端的拉扯中,顶流猪妞无疑是打开人类隐秘心理的一把钥匙。
猪妞变形记
抖音的#猪妞话题,共有17.8万人参与,累积30亿次播放。距离胖猫的262亿数据还有相当距离,但不可否认它是胖猫之后的AI二代目。反正以硬糖君的体感,自从猪妞出来后,就很少刷到胖猫了。
相比胖猫的猥琐男青年形象,猪妞更像一个香喷喷的小女孩。胖猫不上班玩手机那是自甘堕落,猪妞发嗲不上学就是任性可爱。如果说胖猫的作用,是把苦难娱乐化并且带着酸味很浓的自嘲。那么猪妞的意义,就是退行到童年,用幼化符号包裹现实焦虑。
当然,猪妞并非自诞生起就是幼态的。猪妞表情包最初源自外网的一组抽象梗图,是将荷兰猪的形象与碧昂丝的五官进行拼接组合。烈焰红唇、浓密睫毛等女性符号与荷兰猪的憨厚形成强大反差,有点像浓妆艳抹版胖猫。为了做出审美区隔,性感猪妞逐渐被改造成后来的可爱猪妞,呈现方式也从表情包变成了AI视频。
胖猫的原生家庭和猪妞根本没法比。胖猫爸爸在工地打工,还要专门致电阴阳儿子说:“儿子,今天的游戏打得还爽吗?爸刚赚了两百,今天的工地也就40多度,出了点汗而已。”这是典型的东亚愧疚式家庭教育,动不动就把吃苦受累当作亲情筹码。
而猪妞一看就是华裔精英家庭,爸妈都是经典ABC长相,给猪妞提供了富足的生活环境。爸爸偶尔指责猪妞不乖,妈妈则对猪妞非常宠溺。经常给猪妞洗澡、做火鸡面给她吃、抱着哄睡觉。
其实一开始硬糖君觉得蛮离谱的,这和宠物博主的视频有什么区别?直到看到评论区有人说“羡慕猪妞的原生家庭”、“小时候我也是这样和妈妈过一整天”、“虽然知道是AI,但感觉猪妞好幸福”。以前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但也没说是靠AI来治愈啊。
年轻人将自我投射在猪妞身上,如同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即用外在的“非人”形态,匹配内心被现实挤压的异化感。“不给红包就不上学”的任性,本质是对成人世界规则的戏谑性拒绝。通过代入一个不想上学的猪妞,他们得以在符号世界里短暂逃离“必须按规则行事”的现实枷锁。
猪妞的世界,语法直给欲望直白,只有1和0的二元对立。上学和不上学,起床和不起床,幼态语言将生存代码简化后,确实极大程度降低了心理能耗。更为关键的是,猪妞逻辑虽然简单但却是自洽的。催她睡觉,她会说:“我是仙女,想几点谁就几点睡。”说她都三百斤了,她会反驳:“我是仙女,仙女是没有体重的。”
精致女孩的生活Vlog固然催人奋进,但谁又会拒绝猪妞视频的躺平疗愈呢?
故事黑化与集体创伤
所有的AI萌宠视频,最后都会进入“你吃我,我吃你”的森林法则。此前硬糖君分析AI视频时就提出:披上技术的外衣,可以让人获得一种“道德免责感”,毫无顾忌地宣泄恐惧与恶意、收获新鲜与刺激。(《AI为什么热衷让男人生孩子》)
猪妞也不能摆脱这一铁律,其故事线从家庭温馨、幼化治愈走向“烤猪妞”的残忍诡异,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某种程度上,这种赤裸裸地杀戮是对前期过分安逸温暖原生家庭的一种撕裂和修正,折射出年轻世代在看似躺平的外表下,积压的无助与愤怒。
早期猪妞“书包里全是红包”,是年轻人对“被坚定选择”“无条件偏爱”的典型想象。父母无所求地对猪妞好,她也恃宠生娇对周围的人傲慢跋扈。中期视频急转直下,父母竟然抱了一只卡皮巴拉(水豚)来替代猪妞,言辞之间满是指责抱怨:“你这个不爱上学的猪妞,我们不要你咧,我们有新的猪妞了!”离家出走的猪妞被闺蜜收留,对方成了猪妞新的情感寄托。
后期剧情狂走暗黑路线,爸爸妈妈杀了猪妞的闺蜜(当然也是一只荷兰猪)然后当着猪妞的面烤来吃,并且唱歌嘲讽:“烤闺蜜,烤闺蜜,妈妈最爱吃烤闺蜜!”太诡异了,就像咱一觉睡醒发现妈妈站在床边拿了一锅“熟人”还问你加不加单山蘸水。
比起猪妞被马喽叔叔诱拐吃掉,自家人动手才是最恐怖的。猪妞妈妈还有OS:“本来只是烤了猪妞闺蜜吓吓她,没想到这么好吃,以后吃不到怎么办?”我翻开书包,里面没有红包,书本上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摘自《猪妞日记》
原本信任的世界变得岌岌可危,家庭不再安全,家人也不值得依赖。“被烤”是一种暴力符号,是内心模糊创伤的具体展示。水豚替换猪妞,代替自己过上好日子,可能是同辈竞争的转码。家人强迫猪妞吃同类,最后吃掉猪妞,是家庭期望压力之异化。当猪妞无法满足家庭的期待,那么家庭就会成为吞噬猪妞们的烤箱。
当然,复仇这一流行叙事也被猪妞活学活用。前面暗黑剧情里,猪妞和闺蜜不是被家人和马喽叔叔吃了吗?看广告复活的猪妞变成“嘉豪”,集结十万猪妞大军,浩浩荡荡杀回原生家庭,口号相当燃:“十年前的仇难道不报了吗?”最后坏妈妈被猪妞投进油锅,猪妞冷冷道:“老登,让你也尝尝被炸的滋味吧!”
以暴制暴是具有爽点的,但杀戮并不能完成终极意义上的复仇。不知道变成钮祜禄·猪妞的她,会不会想念那些“不给红包就不上学”的日子。
模仿和反叛
洋血统的AI工具生成的“华裔中文口音”(也称北极口音)是一种技术缺陷。类似《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学中文那集,把“好滋味在里头”说成“How紫薇在little”,猪妞视频里的汉语口语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辅音弱化,翘舌音向平舌音迁移,缺乏普通话的清晰塞音质感。比如“你这个猪妞”,通常变成“你仄个猪妞”,“zhe”读成“ze”;二是韵母发音变形,鼻韵母尾音弱化甚至脱落,导致“仙xian”读成“些xie”;三是声调系统混乱,仅靠句尾拖长音来表达情绪,“不给红包就不上学”全句接近平调,听感相当洋泾浜。
而当人类用户绘声绘色地模仿猪妞的哽啾口音,就给这种AI的技术漏洞赋予了亚文化意义。类似当年群众热烈讨论郭语里“樱桃”的“桃”发音时需不需要用舌根和软腭用力堵住气流,在圈层传播中,强调技术误差显然是为了保持辨识度。
有两个小朋友模仿猪妞口音的视频,被平台判定含AI生成内容,无疑是一个精妙的反讽。作品本身的搞笑程度0.1%,平台认为是AI的搞笑程度10000000%。让我们恭喜AI在AI口音模仿大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AI无法超越人类的地方,大概就是不知道人类会反过来模仿它。
早期亚文化追求用最新的技术来标榜前沿,如今的年轻人却通过模仿技术的“笨拙”来划清人机边界。在博主孙大圣的猪妞口音模仿视频下,群众盛赞:“在这个AI的时代,只有老艺术家还在坚持。”大家表面上重复AI的错误,实则通过夸张表演印证了AI在情感和语境理解上的贫乏,最终逆向确认人类的“不可替代”。
在这个意义上,模仿猪妞实际上是一种“假性顺从”。在没什么抵抗就接收大量猪妞视频后,对其口音缺陷的强化和捕捉显示了人类对AI藏在骨子里的戒心。即允许AI揣摩我,但不能接受被AI摸透了。其心态的复杂纠葛,类似古代疑心病很重的君主和能臣之间的信任和猜忌。
随着猪妞视频的走红,仙女下凡的缩写XNXF,也成为这一亚文化圈层暗语。在评论区,会有人发“打XNXF”的内容,实际就是在对暗号。虽然没有数据画像能显示观看猪妞视频用户的性取向,但似乎大家普遍认为善用“仙女下凡”梗的人不直。有男博主发在高铁化妆的vlog,直女评论“直到那句仙女下凡出来我才彻底死心!”
70年代末,赫伯迪格即有洞见地指出。“朋克不仅仅是对失业率攀升,道德标准改变、贫穷再度来袭,以及大萧条等变迁的直接回应,还夸张地表现了所谓英国衰落的态势。”今天的猪妞,显然无法承载这么重的社会学意义,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她反映了年轻一代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下的复杂精神图景。
用幼态保护自我,用暗黑集体创作,抵抗的方式顽强而曲折。
上一篇:“渝才荟”AI管家赋能产才匹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