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推荐语如下:
年少的时候读《活着》,只觉得福贵的生活很苦,总盼着后面的故事他能苦尽甘来,但每当富贵有些许希望,作者又给他更大的绝望,让人无法喘息。多年后才明白,在命运中挣扎的福贵,又何尝不是红尘中行走的你我,人生在世哪有一帆风顺,我们一次次被生活碾压,又一次次在风雨中站起。
小说的结尾富贵和牛渐渐远去,炊烟在田野的乡村里袅袅升起,黄昏转瞬即逝,象征着福贵老人短暂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可我们不必感到悲伤,每个人短暂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苦难,但这些苦难终会过去,重要的是珍惜当下、好好活着。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我们没有选择,但既然来了,那就拼尽全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透过福贵坎坷的一生,我们见识到人生的无奈,也看到活着的力量。我们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但不仅仅是这样,我们更应该去赋予活着的意义。
《活着》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当经历了至亲至爱的人一一散场离去,生命便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了,即便生不如死,也要苟延残喘地活下去。
活着推荐语如下:
1、《活着》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一个地主少爷富贵悲惨的人生遭遇。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2、《活着》这部小说从头到尾都一直用一种平实得近乎冷漠的笔调进行冷静的叙述。然而正是这种朴实、平淡的语言,却能带给人们一种极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家珍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时对富贵说的话:“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见你们”。不想死,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不想离开自己的亲人,只是怕死后再也见不到他们。
3、《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忍受,忍受生活赋予的快乐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伤和高兴以及兴奋和无奈等等。哪怕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坚强的忍受。
作品评价:
余华《活着》持久畅销广受欢迎的关键,就是写中国人“很苦很善良”。“很苦”,是记忆积累,又是宣泄需求。“很善良”,是道德信念,又是安全策略。在中国当代文学中,“苦难”是取之不尽的故事源泉,“善良”是作家、读者和体制“用之不竭”的道德共享空间。
模拟农民的角度看共和国史,虽然无数灾祸、很多危难,但是家人没有背叛,道德没有崩溃。凡是人民自觉而且长久喜欢的作品,总有其正能量。
《活着》“是一部让人感动的寓言,它所揭示的绝望与地狱式的人生,便成了一部真正的哲学启示录”。
与余华有着相同历史处境的书写者人数众多,只有余华写出了《活着》——历史处境只是作家写作的一个条件,《活着》能够绽放出经典小说的光泽,最终有赖于余华的叙述才华和他独有的既复杂又简单的文学气质,有赖于余华卓越的个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