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原文及译文如下:
一、原文
1、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2、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若然者,其平生喜怒未尝出于辞色,取给予合乎符契则未始离其形色夫人情皆好高而恶下。
二、译文
1、知道哪些是天所为的,哪些是人之所为的,就达到了认识的最高境界。知道天所为的,是顺着自然之理;知道人之所为的,是依凭智慧之处理智。能顺应自然之理的就能保证天年,依凭智慧之处理智就能在中途避免夭折。这就是认识的至高境界啊。
2、有了真人才会有真知。什么是真人?古时的真人。不拒绝寡薄浅陋。不自恃成功。不谋虑事情。像这样的人,错过时机而不后悔,遇到机遇而不得意洋洋。像这样的人、登上高处而不战栗进入水下而不沾湿.穿过火中而不受热,只有悟得道的真人才能做到这样啊。
3、像这样的人.他平时欢喜或恼怒.感情未尝流露在言辞和面色上;他有所取或给予,都合乎符契的准则不曾有些微的偏离,一般人的感情都喜欢高远而厌恶低下喜欢获得利益而厌恶受到耻辱.喜欢光荣而厌恶耻辱,谁能超过外物的作用啊!所以贵在虚静。
庄子的相关信息
1、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是中国战国时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名周,字庄。他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的思想丰富而深邃,涵盖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诸多方面。
2、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寓言故事丰富多彩,寓意深远,不仅富有哲理,而且极富感染力。鲁迅先生曾赞叹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3、在哲学上,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追求自然无为、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他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同时最早提出的心斋坐忘等思想也影响了后世道家和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