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宝宝是个努力的乖宝宝,父母也挺为他自豪,常让宝宝在客人面前表演才艺。宝宝嘴上不说但总是很紧张,有时“演出”也不太完美。妈妈安慰宝宝:没关系的,我们下次做好就可以了,但宝宝依旧不太开心:妈妈,我可以不表演节目吗?
孩子终将踏入社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紧张情绪?
压力来源有两点
孩子紧张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自身对于要做的事情没达到胸有成足的程度,对于做事的流程和技巧还不能得心应手的处理,从而产生一种紧张和害怕失败的心理。
另外,家长在孩子做事过程中不断地干预和评价、定标准,给孩子施加一定压力,当压力过多而无法排解时,就会转化为紧张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敏感、胆怯,自卑。
不随意施加压力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一种内在驱动力,不需要外界施加压力。父母想要充分激发孩子的内在潜力,就要让他在自由、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允许孩子按照自身节奏而非大人制定的要求来行事,这样孩子就能放开自我,紧张的情绪和状态也会在孩子进入专注状态后慢慢消失。
不轻易打压孩子
父母平时生活中不要轻易打压孩子,多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鼓励和肯定能够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的长处,生活中的鼓励可以来源于很小的进步和好的表现,不失时机的肯定能够让孩子获得信心,有更大的勇气去挑战新事物和新环境。
父母的坦然能给孩子力量
当孩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没有充足的把握时,紧张是很正常的状态。此时,父母千万不要也表现出过度在意和紧张的状态,父母的紧张情绪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相反,父母积极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能够给予孩子勇气,缓解他的紧张情绪,父母的正面情绪能感染孩子,提供正面能量。
小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比较认真,希望做好但又害怕做不好,这个时候就容易紧张。其实,反观我们自己,即使是大人,遇到重要事情的时候也一样会紧张。所以,孩子有紧张的情绪是很正常的。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紧张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你想要努力的做好它。千万不要反过来说,你怎么胆子这么小啊,这么点事情就紧张成这个样子之类的。越是这样说,孩子的心理压力越大,事情搞砸的几率就越高;
其次,我们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的糗事,比如第一次上台闹了哪些笑话、紧张的时候都有什么表现等等。孩子如果知道大人原来也有害怕的时候、父母小的时候也出过糗,就会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么害怕了。另外,讲一些自己的糗事,也可以缓和一下紧张的氛围,让孩子能稍微轻松一点。
再次,告诉孩子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让孩子理解这一点可能有点难,毕竟做一件事情的初衷就是想做好它,而不是找借口。但是孩子需要鼓励,也需要知道很多东西是比赛或者考试之外的。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没开始就放弃。
最后,做好孩子坚强的后盾。不管孩子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不要指责他,或者埋怨他没有做好。如果失败了,就总结经验,下次再继续。多尝试几次,孩子的紧张情绪就能得到缓解了。
上一篇:我要花火好看感人的小说
下一篇:密室逃生类似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