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中的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字
创始人
2025-07-12 08:34:15
0次
潮汕话中的保留下来的古代文字高二课题性研究的题目~老师布置下来,我们做这个课题资料很少,也难找。希望各位帮帮嘛~~~
潮汕人面称母亲为“āi”而背称为“yī”,这两个读音其实都为一个“姨”字。在潮汕话中背称的“姨”为文读,面称为白读。背称源于古代对庶母的称呼,面称来自民间故意用片称之俗,潮语两者都保留下来了。烦恼,文读“huǎng nàu”,与普通话一致表示烦闷苦恼,而白读“huǎng lò”表示担心担忧之义,是普通话所不具有的,这个义项在古代就有了,例如《古今小说》中:“如春酒也不吃,食也不吃,只是烦恼。”可见“烦恼”一词白读层次词义存古。再看“亲情”。白读时“情”字半鼻音化(“dziān”),指亲戚,这在唐代以后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如《水经注》中:“质去家已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文读时与普通话一样有一个表示“亲人情义”的义项,此外还有表示“婚嫁之事”之义,普通话不具有,这个义位在明清小说中多有出现,也是古义。潮汕人喜喝粥,称粥为“糜”,白读为“muē”。“糜”的说法在上古时就开始了,《淮南子》、《尔雅》中就有记载,潮语这个日常用语相当久远了。“糜”的文读“mī”与普通话一致,表示“糜烂”之义。“饮”文读表示“喝”,白读“àm”,是“米汤”之义,古时就有将“米汤”称为“饮”的说法。潮汕人有“食糜”的习俗,自然少不了“饮”了。最后看看“芳”。潮语谓香为“芳”,读“pang”,是作形容词,这在屈原的《离骚》常见。“芳”文读“huang”,如“芳草”、“芳香”就是文读音,与普通话一致。“芳”白读的声母为“p”,是古音的毒发,正是“古无轻唇音”的体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