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知识量的增大,越来越要求孩子更多地进行理解、联系与思考,而非单纯死记硬背。如何为思考留出更多的空间呢?答案就是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新课中的难点,等老师讲到时格外注意;也可以掌握每节课的基本内容,快速跟上老师的思路,并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保持积极的听课状态。
有些孩子说:“预习重要是重要,可作业都做不完,时间那么紧,哪有时间预习?”确实,现在的孩子学习够紧张了。
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中等的学生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前者做作业快,效率高。在相同的学习时间里,他们可以留出10-30分钟的时间预习。
如果预习了,听课效果就好,作业做得就快,预习的时间自然就节省出来了。所以,预习是形成良性循环的一种重要手段。
有了好的预习做基础,只能保证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更有效的地方,便于我们更好地消化知识。
有些学生上课拼命记笔记、抄板书,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有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课堂上的内容,自然得不偿失。
该怎样记笔记呢?
有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总结出了记笔记的 " 三原则 ":
宁可笔记记不全,也要先听老师讲课的内容;
课本上讲述很详细的内容,不再做详细的笔记;
不抄老师的板书,而是重点记老师的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
只要坚持这三个原则,孩子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还能获得宝贵的复习资料——课堂笔记。
有了前面的预习和认真听课,能保证孩子记忆和理解的深度。但遗忘是一种自然规律,对抗遗忘的利器就是复习。
因此在听完课后,还应及时复习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并形成有计划性的复习习惯,从而将所学知识深深地印入脑海。
如果家长将以上的预习、听课和复习的方法传授给孩子,孩子听课的效率就会更高,成绩自然会更优秀。
上一篇:仙剑奇侠传4怎样快速升级?
下一篇:刘亦菲在当代是一个怎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