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自从《红楼梦》流行于世以来,多少人流连忘返其中的世界,无法自拔。
当时一大家闺秀,在读完小说后泪尽而亡,当真是曹公的知己。
曹公在落笔之处,恐世界不理解,因此先自嘲了一番: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各种评论纷纷扰扰,我们不如从中选择一个范围较小的话题,来详细聊一聊金陵十二钗中的“情”字的代表秦可卿。
秦可卿的亲生父亲并非是秦业,至于真正的身世,如今的《红楼梦》世界里没有留下具体的交代,我们只能通过前人的一鳞半爪,去推断曹公的实际的用心。
用一种说法是秦可卿出身于王宫贵胄,然家族有人犯法,秦业刚好年过半百,膝下没有子女,遂收养了这位女孩,取名秦可卿。
秦可卿慢慢长大,出落得如花一般,或许是她为秦业带来的好运,他竟然晚年得子,此人的兴奋溢于言表,恨不得将家中所有的宠爱,全部送给此子。
只是寒门独子再怎么受宠,也不能跟富贵家族的公子比较,然而相同的人生轨迹,使得他和贾宝玉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深深的宿命感,抓住秦钟的脖颈,使得他无法跳出命运之神的指爪,最后为情而英年早逝。
秦可卿也无法躲过这样的命运,曹公没有如封建士大夫般,完全给予秦可卿以批判,他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起先提出的回目是:“秦可卿y丧天香楼。”
何等的辛辣嘲讽,古代是一个以男权为主的社会,一个女孩子一旦被冠以某种称号,很难摆脱历史的评价。
三代夏商周时期的褒姒、妲己和妺喜,都是用上好的色相去服侍君主,然而君主昏庸无道,偏偏将王朝覆灭的罪过完全推到美人身上。
似乎一切的罪过全都是女人之美造成的,多么荒唐,多么不可思议。
然而世界就是如此的吊诡,这样的说法竟然流传了千年,甚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还出现这样一个词汇:
红颜祸水。
秦可卿或许也免不了会堕入这样的命运,只是小说家曹雪芹在写完最后一行文字时候,想到开篇的题词:
我堂堂男子诚不若彼裙钗,事实确实如此,秦可卿在离世前托梦给王熙凤,交给她狡兔三窟的道理,只是未曾读过多少书本的王熙凤不理解。
曹雪芹在写到这一段的时候,便无法对其给出一个扁平化的塑造,人物的复杂如神与魔的对抗,在他的心灵开辟出一方战场。
使得他最终删去了辛辛苦苦写出的文字,改成了“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我们从文字中得知秦可卿是因为疾病而离开了人间。
然而红学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却知道,曹雪芹还是在文字中,透露了秦可卿真正的死因,比如为何她一天换四五次衣服呢?
普通病人,谁会闲来无事换衣服呢?
难道古代有这么奇怪的习俗,不懂其中三昧的人自是会说我明白,来来往往的医生太多,秦可卿又是要强的人,必须穿戴好衣服才能出现。
却不知古代的礼教大方甚是严重,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曾为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看病,用的一个细细的线充作针灸,这就是悬丝诊脉。
秦可卿大可不必徒费周折,每日里换四五次衣服。
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她害怕被自己所珍爱的人嫌弃,就像恋爱时期的女孩,谁不是在约会前精心打扮一番呢?这叫女为悦己者容。
汉武帝时的李夫人,为保持在皇帝心目中的美好印象,不惜忤逆上意,汉武帝当时虽然生气,后来每每想到李夫人美丽的容颜,总是情动难以控制。
这就是聪明智慧的女人,聪慧如秦可卿,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
她的丈夫是贾蓉,难道她就是为见到贾蓉而准备吗?
不妨从两个人的口吻中,去了解我们所未曾接触过的贵族生活,一个是跟随着老太爷打天下的老人,姓焦名大,一日晚上因喝多了酒在马厩里大喊道:
“爬灰的爬灰,勾小叔子的勾小叔子。”
还有就是当有人把尤三姐介绍给柳湘莲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开心,再细细一琢磨,立刻生出悔意,为何?
他太熟悉贾府了,不明白为何拱手将美人让给自己?
明朝奇书也写到潘金莲被大户欺负,后大户的妻子见到金莲,知其貌美,以为她勾自己的相公,故而将其送给了三寸丁树皮的武大郎。
柳湘莲不是武大郎,岂能愿意吃这个哑巴亏,他回头想了想,选择弃掉这门婚事,贾宝玉不解,问道:“为什么?”
柳湘莲的解释干脆利落:“你们贾府,除了门口两尊石狮子,还有干净的人物吗?”
大观园虽然大,但是多少男子都是纨绔子弟,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悲凉之雾,遍及华林,呼吸领会者唯宝玉一人而已。”
宝玉在听到柳湘莲的回答后,脸上立刻升腾起红云,不再言语。
种种的蛛丝马迹告诉我们,秦可卿真正倾心的对象不是贾蓉,而是他的父亲贾珍,曹雪芹在判词中也清楚地提到:
情既相逢必主淫。
很多人提到“淫”,都会说一些男女之事,其实不然,真正的“淫”如同孟子“富贵不能淫”中的“淫”,“淫”的真正的含义,应该是不节制的欲望。
曹雪芹看到了秦可卿和贾珍之间的真爱,但是我们不妨问一句,真爱可以跨越纲常吗?
答案是不能,真爱发生在不恰当的时机,合适的做法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可惜秦可卿没有克制住这份欲望,最后弥留之际,她想在爱人面前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请求其在自己离世后,照顾自己年迈的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