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有哪些与元宵节相关的习俗呢?
正月十五吃元宵,这种食品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叫“浮元子”,后来称“元宵”,寓意团圆美满。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团成圆形,然后在糯米粉中滚成,煮熟后可以油炸、蒸食。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元宵节观灯的习俗始于唐代,当时长安城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元宵灯节在唐代变得越来越豪华,规模也不断扩大。宋代元宵灯会更是盛过唐代,灯饰更为奇幻精美,活动也更加民间化。元宵灯会的时间也从唐代的上元前后一日,延长至宋代的十六之后十天,明代则延长至正月八日至十八日。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谜语,南宋时期开始在元宵节时猜灯谜。人们在灯上写上谜语,供人猜测,猜对了可以得到奖品。灯谜增加了元宵节的趣味性。
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她们结伴而行,走墙边、过桥、过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这项活动主要是针对养蚕人家。据说老鼠常在夜里吃蚕,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可以避免老鼠吃蚕。人们在正月十五熬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加上一层肉,将粥盛到碗里,放到老鼠出没的地方,边吃边念咒语,诅咒老鼠不得好死。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紫姑肖像,到厕所、猪圈、厨房等处迎接她,以表示对这位姑娘的怀念和同情。
踩高跷是一项民间传统活动,参与者踩着高跷表演,展示身体的平衡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