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已经成为电动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期越来越多的厂商为了在市场上获得巨大的优势,开始向着1000公里续航能力大大提升的目标迈进。接下来,我们从市场角度,技术角度和消费者角度对这一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市场需求驱动着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续航能力是他们购买新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电动车的续航能力达到了1000公里的里程,那么基本上就追平了普通燃油车续航的天花板,这个可以说补足了电动车的一个短板。使得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为便捷的驾车体验。此外,市场竞争也是推动电动汽车破九百、破千公里续航的重要动力,这使得车厂不得不加紧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现1000公里续航能力现阶段主要靠大电池和轻量化技术的实现。这些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动汽车市场的普及程度,增加了车辆的成本并降低了车辆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但是,这些问题也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例如,包括特斯拉和其它制造商在内的多家车厂不断地开发新型电池并不断实际验证有效性,这使得电动汽车从几年前的200公里续航里程增长到现在的1000公里。而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也是未来的重要方向,通常使用更轻、更坚固的材料制造车辆构件,以此来减少车辆重量,从而提高能效,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电动汽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确实是技术迭代的结果,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最直接的代价就是花费了,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很大一块就是电池,从目前使用了麒麟电池的极客001来看,需要花费10万块买一个升级包把原来1000度电池升级成为140度的电池,电池容量增加了对应的单位公里的电耗也提高了。可能有人说我没有长途旅行需求,就是为了少充几次电,那么问题来了,电动汽车目前尴尬的体验就是车子放那不开也费电,因为电池本身的活性问题,静置也会掉电。而且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还需要耗费电池电量来给电池保温。
电动车的续航焦虑已经可以消除了,但是像补能和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诸多问题,还有化学性质的改变也是实现更长续航能力的重要因素。以补能为例,当前,实现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主要方法是增加电池的容量,但事实上,补能效率仍然不能跟燃油车相提并论,电动汽车补能的效率目前主要是通过粗暴的提高充电功率实现的。同时,充电设施建设问题也是电动汽车破千公里续航里程所必须面对的,只有在充电设施更为普及的情况下,消费者才真正可以使用更加便捷的更长续航能力的车型。
最后,从消费者角度看,任何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的发展都离不开最终的用户。虽然单次续航在1000公里以上,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最大续航里程要满足一定条件,并不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解决在出远门时面对充电设施滞后和充电效率过低的问题?这是需要汽车制造商和能源提供商同步取得的突破。这不仅意味着在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之间更好地选择和设计了,而且还意味着开发了可靠性更高的供电解决方案。同时,还要解决电池控制和充电系统的技术问题,针对充电效率、安全度和实用性等问题进行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