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汽车技术领域,“米勒循环”与“阿特金森循环”成为了两种备受瞩目的发动机工作循环方式。它们通过独特的工作原理,显著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表现,满足了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同时还优化了油耗和动力输出。
这两种循环方式都基于发动机的四冲程工作循环,即吸气、压缩、膨胀做功和排气。然而,与传统的工作循环相比,米勒循环和阿特金森循环的压缩比和膨胀比不再相等,这使得发动机能够在相同的燃烧条件下,实现更高的热效率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阿特金森循环通过延迟进气门的关闭时间,让部分混合气被压回进气管,从而增加了活塞的做功冲程长度。这种设计可以在不增加泵气损失的情况下,提高进气效率,减少压缩行程的阻力,进而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而米勒循环则采用提前关闭进气门的方式,降低动态压缩比,实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这种设计在低负荷情况下能够显著降低油耗,提高发动机的燃油效率。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小排量增压发动机越来越受到各大厂商的青睐。在这种背景下,米勒循环由于其进气门早关的特性,更加适用于进气压力高的增压发动机。例如,上汽荣威推出的RX5PLUS车型就采用了一款应用米勒循环的1.5T发动机。这款发动机通过高压缩比、高滚流气道设计以及缸盖集成式排气歧管等技术,实现了燃烧优化效率的提升、燃油湿壁的减少以及废气流通行程与热量损失的降低。这不仅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降低了排放,还大幅提升了发动机低速扭矩和动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