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法国为什么那么容易就被德国干掉?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与英法的绥靖政策有关,说白了就是英法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一方面,一战后英法放松了对德国的监管和军事管控。众所周知,德国对一战的战败并不认可,尤其是德国国防军的一些年轻军官们,他们一直幻想着有一天能重上战场,比方说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等,虽然英法在战后强加给德国一些苛刻的战败国条件,最重要的就是高额战争赔款和限制德国保留陆军指挥机关,只允许德军保留十万陆军部队,且不能有重型装备和重型武器。
但是,德国并没有因为英法的高压政策而屈服,相反,物极必反,在英法把德国作为加工厂和资源掠夺的重要方向时,德国从上到下一直就在酝酿如何反击的问题。因此,当阿道夫在1934年夺取德国军政大权以后,他的扩张野心和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不谋而合,而参加过一战的德国国防军的将领们,这时候都是年富力强的中坚力量,多种因素凑合到一起,为阿道夫发动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英法绥靖政策帮了德国的忙,先波兰后西欧,法国成为闪击苏联的实验场。如果说英法在经济上把德国当作加工厂,为德国寓军于民和掩盖扩张军备创造了条件,那么,英法对德国展开试探性的扩张政策采取的睁只眼闭只眼策略,那就是在自掘坟墓。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之前,德国已经吞并了奥利地,与波兰的边境争端也被德国巧妙地上升到军事战争,但英法的态度到底是保护波兰还是采取中立策略,最终的结果导致德国闪击波兰没有费吹灰之力,英法联军仅仅作壁上观,“静坐战争”让德国彻底打消了对英法谨慎顾虑,因此,1940年德国闪击西欧并成功占领巴黎,可以说英法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更是让德军有恃无恐。
当然,凭当时军事实力,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300万法军根本不是德军装甲快速进攻的对手,而英法联盟更是一张白纸一捅就破,所以,德国轻易占领法国并非德国军事力量有多雄厚,而是英法搬石头砸自己脚的引火烧身,怪不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