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本应是精力充沛、活力四射的时刻,但你是否经常感到起床后疲惫不堪,仿佛一夜未眠?早晨起床后的疲惫感,不仅仅是睡眠不足那么简单。它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告,提醒你关注潜在的健康问题。
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有资本,肆意挥霍健康,殊不知身体的亏空早已悄然累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这种起床后的疲惫感更是如影随形……无论是忙碌的职场精英,还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刚起床就感觉好累,都亟需引起重视。
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以下4个反应,那你需要注意了:
(1)头晕目眩:晨起后如果经常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这可能是血压异常或颈椎问题的信号。长期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使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晨起时容易出现头晕目眩之感。
(2)四肢乏力:经过一夜休息,四肢本应恢复活力,但如果起床后仍感觉四肢沉重、乏力,像没睡够一样,这很可能是湿气过重的表现。现代生活中,冷饮、空调过度使用,损伤脾胃阳气,湿气内生,久而久之,晨起四肢乏力便成了家常便饭。
(3)精神萎靡:早上醒来却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即便睡眠时间充足也无济于事,这可能反映出身体的气血不足。气血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亏虚,大脑得不到充分滋养,就会出现精神萎靡之态。
(4)关节僵硬:不少中老年人晨起后会发现手指关节、膝关节等部位僵硬、不灵活,活动后稍有缓解。这是关节退变、气血不畅的典型症状。
《黄帝内经》有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人体与自然界昼夜节律相应,清晨阳气生发,是开启一天活力的关键节点。若晨起疲惫,实则是阳气受阻、气血失和。
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防病保健等作用。通过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补充阳气,缓解疲惫感。
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
《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通过艾灸关元穴、气海穴、命门穴、中脘穴等穴位,可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艾圣医皇提醒,艾灸后最好至少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漱,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不宜在过饥、过饱、酒醉、过劳等状态下施灸。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因此,艾灸最好选用陈年艾。陈年艾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气味温和有淡淡的艾香,渗透力强,调理效果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