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冬季节,大自然逐渐收敛,天气转凉,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养生。希望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抵御寒冷。
然而,由于缺乏对科学的养生知识的正确理解,许多人在秋冬养生过程中陷入了误区,甚至适得其反。下面,小编将详细给出五个秋冬季养生比较常见的误区,快来避坑!
误区一:盲目艾灸
一年四季养生保健只用一组艾灸穴位,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越灸越虚。其实随着大自然四季的更迭,艾灸养生的重点也需要随之变换。
秋季五行属金,与肺相应,是收敛、沉降的季节。艾灸时可以选择手太阴肺经穴位及肺腧、风门等穴位,防止寒气入侵,养肺润燥。或是艾灸背部的命门穴、腰部的肾俞穴、肚脐下的关元穴、内脚踝的太溪穴,能够温经通脉,补肺虚效果好。
艾圣医皇提醒,虽然艾灸具有诸多好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艾灸。阴虚体质、热性体质、面部或身体上的痤疮、急性湿疹、身发高热、局部皮肤破损等人群不宜艾灸。
误区二:盲目“秋冻”
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体的御寒能力会减弱,盲目“秋冻”反而会使体质下降,易患感冒等疾病。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慢性肾病和胃病患者等体质较弱的人群,应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受寒。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气温变化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
误区三:盲目“贴秋膘”
民间素有“贴秋膘以备过冬御寒之用”的说法。然而,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盲目“贴秋膘”反而可能导致肥胖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养生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对于需要进补的人群,也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宜的食材和方式进行调理,避免盲目进补。
误区四:滥用补品
很多人认为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于是大量食用补品,甚至以药代食。然而,过量进补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疾病。
遵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原则,进补需根据自身体质和症状进行详细分析,再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式。
误区五:忽视运动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开始减少户外活动,甚至放弃运动锻炼。秋季气候宜人,正是进行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的好时机。适量的运动能够激发人体的阳气,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抵抗力。
坚持适量的运动能够显著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患病风险,宜选择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比较轻缓的运动,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秋冬养生正当时,应该正确认识养生的重要性,避开那些常见的误区,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才能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