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哎呀,老王你听说了吗,这气温一降,医生可特意提醒了,高血压的人出门得注意好几件事,不然真容易出事!”
林大爷正在老年大学听课,听到旁边老王这么一说,心里一紧,他自己就是个“高血压大户”,一冷一热的,血压就跟着上下起伏。
想着最近气温骤降,他心里也有些慌张,赶紧决定第二天去医院,问问医生冬天出门到底要注意哪些事,别真把身体给“冷坏了”。
“医生啊,我听人说,这气温一冷下来,高血压的老人出门得特别小心,怕不注意脑袋里的血管就出问题了,我这心里头真是犯嘀咕,您帮我好好说说,这天气冷了到底应该注意些啥。”
医生听完他的话,笑着安慰道:“林大爷,您这问题问得好,气温骤降对高血压患者确实不友好,冬天出门一定得小心。”
“今天我就给您详细说说,气温低时出门要注意的三件事,帮助您稳稳当当过冬。”
医生讲道:“第一件事啊,就是要做好保暖,气温低的时候,人体血管会收缩,特别是外周血管受到寒冷刺激收缩后,血压会随之升高。”
“这样一来,心脑血管负担就大了,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压一上来,对血管的压力就更大,容易引发脑出血等意外。”
“所以,出门一定要把身体,尤其是头部、脖子和手脚捂得严严实实的,别让冷风钻进去。”
林大爷赶紧点头:“哎呀,这说得对,我早上出门就觉得脑袋凉飕飕的,看来以后得戴个厚帽子,多裹个围巾。”
医生笑着继续说道:“没错呢,要知道,头部血管最怕受凉,尤其是老年人,头部温度降得快,血压容易波动。”
“高血压患者在低温环境中血压波动的幅度比正常人高,所以,戴帽子、围围巾、穿厚手套都是很重要的,千万别嫌麻烦,身体保暖了,血压自然会稳得多。”
林大爷暗自记下,心想着以后冬天出门一定得多捂几层。
医生接着说:“第二件事呢,就是出门活动前要先在家里做点热身,很多人习惯冬天出门直接溜达,但这样血管突然暴露在寒冷中,容易出现血压剧烈波动,增加脑出血风险。”
“特别是早上,气温低,血压容易高,所以在家里做点伸展运动,比如伸伸胳膊、踢踢腿,等身体微微发热了再出去,这样身体会更适应外面的冷空气。”
林大爷一听来了兴趣:“哎呀,这主意不错,那大概热身多久合适呢?”
医生点头笑道:“一般五到十分钟就够了,关键是让身体微微出汗,手脚温热,这样血管舒张度提高了,出门不容易受寒刺激。”
“冬天早上出门前热身,能让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风险降低,所以啊,林大爷,出门之前先在家里做点小运动,能大大降低血管的压力。”
林大爷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头琢磨着,这热身真是个好办法,得把它纳入自己早上的“出门流程”。
医生继续说道:“最后一件事,就是出门要放慢动作,很多老人走路快,尤其是早晨冷,喜欢快步走暖和,可这样对血管来说负担就更大了。”
“冬天冷,血管收缩,快步走或突然加速会让血压猛然升高,尤其是爬楼梯或者蹲起这些动作,都容易让血压突然飙高。”
林大爷皱起眉头,有些担心地问道:“那我平时走得也不算慢,这要是再慢下来,怕是会冷得打哆嗦啊。”
医生轻轻一笑,说道:“没关系,您可以选择匀速走路,步伐稍微小一点,不用追求快,其实身体活动慢一点,血压就会稳一点,慢速活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有好处。”
“步伐平稳、速度适中的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那些快步走的老人低,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血管更容易适应温和的活动方式。”
林大爷听得啧啧称奇,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想着回去就把这三件事落实:“哎呀,看来这冬天可得‘慢条斯理’地走,不能再猛了!”
医生点点头,笑着说:“对啊,林大爷,冬天里照顾好自己,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一定得放慢节奏、保暖、热身,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血压平稳、血管健康。”
林大爷连声感谢,心满意足地站起身,满脑子都是医生的提醒,他心想着回去赶紧把这些注意事项告诉家里人,出门一定要稳当些,保暖些。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汤玉楠.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