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正迎来一场从“支付工具”到“交易服务”的结构性变革。
一边是国内市场“内卷”加剧,企业比拼数字化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另一边是海外市场机遇凸显,中国支付企业跟随产业出海开启新增长曲线。易宝支付创始人、CEO唐彬,这位从硅谷归来的连续创业者,亲历了中国支付行业20余年的跌宕起伏。10月30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北京城市副中心分论坛上,他接受了北京商报记者的专访。
当移动支付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跨境贸易的资金流动愈发频繁,支付行业早已不是“收钱付钱”的简单生意。唐彬介绍,易宝支付正在持续国内智能化深耕与海外全球化布局。在他的眼中,未来十年,支付方式将进一步深度变革,甚至连“支付”这一环节都可能“消失”,但交易服务的价值也将无限放大,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选择,也是一个行业的演进方向。
AI不是万能药,要先破“数字化前提”
“太卷了!国内支付行业基本进入到数字化与场景的深度绑定。”唐彬向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道。
这一判断也直指行业竞争的核心。在唐彬看来,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国内支付市场已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趋于饱和,单纯依靠渠道拓展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不少支付公司都选择将“智能化”作为破局的核心武器。唐彬进一步介绍,风控对支付来说尤为重要,例如易宝支付每日处理上千万笔交易,交易规模甚至上百亿元,“如果通过风控能够降低万分之一个点,你想想看那得是多少万元人民币?”在他看来,AI驱动的风控系统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
唐彬也谈及了易宝支付在服务端的AI应用,比如基于数据分析为客户联动国内外服务资源,实现从“支付结算”到“生态服务”的延伸,“主要是帮助我们的商家或者上下游去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
然而,AI不是“万能药”,唐彬也坦言AI在支付领域的落地并非坦途。他强调,“AI其实是数字化升级的延伸,你的企业如果数字化还没到位,你其实是很难真正深入应用AI的,说白了就是表面利用而已”。
除了技术门槛,AI对于人才和组织同样有适配要求。“AI会替代很多传统的白领初级编程工作,但有经验、有创造力的人才不会被替代,反而会被赋能,所以AI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岗位,带来的冲击也不一样。”唐彬说道,这要求企业重构人才结构与管理理念。“我们的理念是人少力量大。”
“AI不是想用就用,而是要看你怎么把它用好,不能乱用,要看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唐彬进一步补充道。
出海不光拼资金和技术,还要适应当地市场
“飞机飞到哪里,我们的支付服务就跟到哪里。”谈及海外布局,唐彬也谈及了易宝支付的多条思路。
如今,全球贸易的复苏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为支付行业打开了海外增量空间。采访中,唐彬将易宝支付的海外战略清晰定义为“跟着中国的企业走向海外”,其中一条路径是,与国内航空公司合作,拓展全球市场,另外,国内不少制造业企业为规避贸易摩擦在墨西哥、越南等地设厂,而这些产业的移动,也成了易宝海外拓展的“导航图”。
针对这些企业,易宝支付可面向其提供“支付结算以及基于跨境贸易生态的增值服务”等全链条服务。在唐彬看来,这种与产业深度绑定的模式,也是支付企业出海的核心优势。
交流中,唐彬谈及了支付行业的强监管属性,出海同样如此。在本地化落地中,“牌照+合作”是易宝支付的双线策略。目前,易宝计划在新加坡及欧盟荷兰等核心布局区域获取牌照,借助欧盟牌照覆盖全欧市场;但在非核心区域,则有更多“合作”的方式,“不可能在每个国家都自建团队,我们一般是找当地有实力的银行、支付企业合作,既能快速落地,又能满足当地监管合规要求。”他说道。
唐彬也透露,海外拓展最大的挑战并非牌照或资金,而是“对当地的市场、文化、监管环境的了解,以及找合适的团队”,他以非洲市场为例,一开始找了一个不懂当地文化的人,半年没推进任何业务;换了人之后,整个进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感慨,有时海外拓展拼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对当地市场的敬畏心”,要懂当地人的消费习惯,知道监管政策的“潜规则”。
预见未来支付十年,从“支付公司”到“交易服务商”
站在技术与时代的拐点,唐彬对支付行业的未来也有着独到判断。
他将互联网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93年起的“开放连接”初期、2007年iPhone带动的“移动互联网繁荣但走向垄断”阶段,以及2023年后“AI+区块链驱动回归初心”的新阶段。在他看来,这一转变将彻底重塑支付行业。
“未来或者都不需要‘支付’了,货币的流通也许就是信息流通,也不再有支付的概念,但是需要交易”,因此他进一步指出,“支付公司不能再把自己定位成支付公司,要转向交易服务公司”。
这种定位的转变,背后是技术驱动的价值重构。唐彬认为,AI是“生产力的革命性突破”,能让支付企业从“资金通道”升级为“数据枢纽”,“通过交易数据帮助商家做精准营销,帮助金融机构让资金在全球流动起来”;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透明、智能合约”特性,则能让跨境交易“不需要中介,基于规则自动执行,非常公正及时”,推动全球交易体系回归开放、平等的初心。
唐彬解释道:“‘平台’是2.0时代的垄断产物,现在要强调‘时代适配性’和‘赋能角色’,我们是交易的赋能者,不是掌控者。”
从国内智能化深耕到海外全球化布局,从技术驱动到生态构建,唐彬多次谈到了支付行业的变革路径。“技术的进步会让生活回归本源,核心还是‘交流’与‘交易’。”在他看来,未来十年,支付行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一技术或渠道的比拼,而是能否以“交易服务”为核心,深度融入全球产业生态,用技术赋能更安全、便捷、平等的全球交易。对于企业而言,要抓住“数字化底座”“本地化能力”“交易服务转型”三大关键词,方能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