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待暖春,美好随冬至!
今天(12月22日)11时27分
迎来冬至节气
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
标志着寒冬到来
↓↓↓
你知道冬至这天有哪些习俗吗?
冬至这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快和小编一起来看!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你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吗?
故事还得从医师张仲景说起。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原来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三最”,你知道是什么吗?
最古老
冬至,是最早被确立的节气,是最古老的节气。
最长夜
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最寒冷
冬至到,数九寒天开始,民间俗称“进九”,全国各地都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
冬至“三候”,你知道是什么吗?
平气法划分的节气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来了,有啥习俗?
庆冬至
民谚云:“冬至大如年”。据《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世人认为冬至是上天赐福的一个吉日,故互相拜贺、宴请,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吃饺子
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有“消寒”之意,民间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吃汤圆
南方地区则有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消寒图
冬至是“数九”第一天,在纸上画出梅花十数朵,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以红笔日染一瓣,全部染红则九九尽,春天临。
冬至怎么养生?
冬至宜藏精养阳
冬至寒冷,万物闭藏,宜早睡晚起,避寒就温,顺应冬天潜藏之气。适当增添衣物,防寒护阳,坚持泡脚,可有效驱逐体内寒气;有阳光时多晒晒太阳,让人体的阳气与天地的阳气相通,使气血经脉畅通,增强身体素质;坚持锻炼,动静结合,不可过于安逸,但不宜做过于消耗体力的活动,防止阳气过度消耗。
冬至需御寒
数九寒天要做好全身防寒保暖,注意防护,提高免疫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心脏病、高血压等。
冬至需进补冬
至时节讲究养藏为要,但也不宜过度温补,饮食要均衡,少吃油腻、不好消化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中老年人冬季宜温补,可以选用温热助阳之品来扶阳散寒,如生姜、肉桂、胡椒、羊肉、牛肉等。其中,生姜温阳的作用很明显。对于平常就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喜冷饮的阴虚质来讲,这时反而要吃些藕、黑木耳、银耳、甘蔗、梨、百合、山药、甲鱼、海参、阿胶等以滋阴。
冬至常按摩
冬季是肾经旺盛的时候。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这个时候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槎2~5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严冬已至,春归有期。
今天,无问南北,
别忘了来一碗
热乎乎的饺子或汤圆,
家人团聚,共盼春归!
祝君冬安~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贵州卫视视频号
欢迎关注~
来源:贵州卫视媒介拓展部
责编:于莉莉 | 编审:王晓海| 终审:魏娟
=更多精彩=
Hi贵州|“苗族姊妹节”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式启动
Guizhou Echo | 快接住!贵阳黔灵山公园的熊猫向你发送了“飞吻”!
《承诺》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