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李伟博)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魏立带领团队,为年仅11岁的成成(化名)成功实施罕见气管肿瘤微创手术,为患者成功保肺。这是国内治疗该类疾病最小年龄患者。
一个月前,成成(化名)因反复高热被诊断为“肺炎”,但治疗一周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进一步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发现,其右侧气管被肿瘤堵塞。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确认为恶性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类,发病率仅为3/1000000,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且多发于小涎腺、舌下腺等,极少发生在支气管。由于发病位置罕见,发病年龄远低于该病症的平均发病范围,成成的病例引起专家团队高度重视。
腺样囊性癌对放化疗不敏感,获益最大但风险也最高的是胸外科手术。按照传统手术方式,要根治肿瘤需要大开胸,手术切口长达20厘米左右,还需要将病变一侧全肺进行切除。但成成年纪尚小,如果就此失去一侧肺叶,正常生活将受到极大影响。为此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魏立邀请呼吸科、儿科、医学影像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病理科多位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最终形成一致意见,采用胸腔镜辅助切除病灶,将支气管与气管端侧吻合,实现气道重建。
手术当天,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魏立带领团队,精确定位肿瘤上下切缘,成功完整地切除气管肿瘤。随后又克服气管与右下肺支气管口径大小不匹配、吻合长度不够等诸多难题,成功实现支气管-气管端侧的完美吻合。经过5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仅在成成右侧腋窝下方留下一个不足5厘米的切口,且位置隐蔽,既达到了根治气管癌的目标,又成功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
魏立介绍,气管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往往变现为阵发性慢性咳嗽、活动后气促等,因此易被误诊为肺炎。胸部CT结合支气管镜检查是最好的临床诊断方法,如果发现不适,应尽早就医,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