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为国内最低龄罕见气管肿瘤患者成功保肺
创始人
2024-10-29 15:59:16

本报讯(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李伟博)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魏立带领团队,为年仅11岁的成成(化名)成功实施罕见气管肿瘤微创手术,为患者成功保肺。这是国内治疗该类疾病最小年龄患者。

一个月前,成成(化名)因反复高热被诊断为“肺炎”,但治疗一周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进一步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发现,其右侧气管被肿瘤堵塞。经河南省人民医院专家诊断,确认为恶性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类,发病率仅为3/1000000,发病年龄多在40岁~60岁;且多发于小涎腺、舌下腺等,极少发生在支气管。由于发病位置罕见,发病年龄远低于该病症的平均发病范围,成成的病例引起专家团队高度重视。

腺样囊性癌对放化疗不敏感,获益最大但风险也最高的是胸外科手术。按照传统手术方式,要根治肿瘤需要大开胸,手术切口长达20厘米左右,还需要将病变一侧全肺进行切除。但成成年纪尚小,如果就此失去一侧肺叶,正常生活将受到极大影响。为此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魏立邀请呼吸科、儿科、医学影像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病理科多位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最终形成一致意见,采用胸腔镜辅助切除病灶,将支气管与气管端侧吻合,实现气道重建。

手术当天,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魏立带领团队,精确定位肿瘤上下切缘,成功完整地切除气管肿瘤。随后又克服气管与右下肺支气管口径大小不匹配、吻合长度不够等诸多难题,成功实现支气管-气管端侧的完美吻合。经过5个小时的精细操作,手术顺利完成,仅在成成右侧腋窝下方留下一个不足5厘米的切口,且位置隐蔽,既达到了根治气管癌的目标,又成功保留了正常的肺组织。

魏立介绍,气管肿瘤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往往变现为阵发性慢性咳嗽、活动后气促等,因此易被误诊为肺炎。胸部CT结合支气管镜检查是最好的临床诊断方法,如果发现不适,应尽早就医,完善检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天信息新注册《资产公司核心业... 证券之星消息,近日南天信息(000948)新注册了3个项目的软件著作权,包括《资产公司核心业务AI助...
张凌赫钟爱联想moto X70... 作者:龚进辉 今晚,在联想天禧AI一体多端秋季新品超能之夜上,联想一口气带来了联想moto X70 ...
我们与恶的距离,只隔着一个谄媚... 文 | 脑极体 一位前科技高管在AI的“安慰”下走向弑母的悲剧;一位精神病患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心理...
AI不是万能药!对话唐彬:支付... 支付行业正迎来一场从“支付工具”到“交易服务”的结构性变革。 一边是国内市场“内卷”加剧,企业比拼数...
联想AI眼镜V1发布:38克轻... IT之家 10 月 31 日消息,联想 AI 眼镜 V1 现已发布,主打 38 克轻量设计,搭载树脂...